今日秋分:凉燥易伤人 保暖温润拒秋冻
9月22日是今年的秋分时节,秋分过后,自然界的阴气开始旺盛,天气开始变冷,同时降雨量逐渐减少,天气干燥。随着自然界的变化,外界致病的主要因素也开始由入秋时的温燥邪气转变为凉燥。所以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醇賸义》中说“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那么,我们在秋分时节该如何养生?听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魏帼医生怎么说。
燥邪损伤人体时最容易表现的症状就是损伤津液导致的干涩,如口干唇燥、鼻咽干涩,皮肤干燥甚至皲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情况。另外,由于秋季与肺气相通,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同时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而燥邪伤人容易从口鼻而入,所以燥邪很容易损伤肺脏,导致人体出现干咳少痰,痰粘难咯或喘息胸痛,痰中带血的情况。另外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燥邪伤人还容易出现大便干燥不畅的情况。
为了防止秋季凉燥伤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暖。初秋时节,天气刚刚转凉,我们还可以适当秋冻一下,但是秋分过后,就不要盲目“秋冻”了。尤其是那些本身阳气较弱的人群,当自然界的阳气减弱的同时,自身的阳气不足就开始凸显出来,这时如果一味的盲目秋冻,很容易导致正气受损,外界邪气则更容易损伤人体。所以秋分后,如果中午气温较高,太阳底下仍然可以穿短袖或薄长袖,但阴凉处或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还是要适当增加一些衣物。
除了保暖之外,我们还可以在秋分时节适当的增加一些温润的食物,来抵抗凉燥的邪气。比如:龙眼肉、杏仁、枣、南瓜、桃等食物。同时适当减少一些寒凉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冷饮、冰淇淋等夏季常吃的解暑食物,防止寒邪直入脏腑导致胃肠不适。
对于已经感受凉燥邪气而出现不适症状的人群,在症状轻微时或就医用药的同时,也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来达到辅助改善不适症状的目的,比如:用大枣、南瓜、杏仁、龙眼肉熬煮成粥,温热时饮用,就可以起到温润去燥的作用。如果喜好饮茶的人群,也可以尝试下面的茶饮方,来平稳度过凉燥的秋季。
杏苏汤加减茶饮方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苏叶、杏仁、陈皮、生姜、大枣、甘草
制作方法:将上6味放入杯中,沸水冲泡后代茶饮即可
效用及方解:清宣凉燥,宣肺化痰。方中苏叶解表散邪,杏仁宣肺止咳,陈皮理气,生姜温肺,大枣润燥,甘草调和诸药,可以起到宣肺止咳,温肺润燥的作用。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秋分到!为啥此时要吃秋菜、竖鸡蛋?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麦。”秋分是二十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随着它的到来,天气变得更加凉爽,秋意越发浓郁。[详细] -
孩子口腔健康,要均衡饮食限糖减酸
疾控专家指出,过量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低纤维的食物,不仅与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肥胖有关,也和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密切相关。[详细] -
专家告诉你“网红神器”筋膜枪对哪类人有效
“每天5分钟,想瘦哪儿就瘦哪儿”“快速缓解运动后肌肉僵硬和酸痛”“有效缓解办公族久坐肩脊疼痛”“深层按摩肌肉,告别酸、胀、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