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到!为啥此时要吃秋菜、竖鸡蛋?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麦。”秋分是二十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随着它的到来,天气变得更加凉爽,秋意越发浓郁。
放风筝、竖鸡蛋,秋分的民俗图鉴是怎样的?
为何说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秋分到来时,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日至24日。《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含义有两个。简单来说,其中之一是昼夜时间均分,各12小时;再有便是气候由炎热真正转为凉爽。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起始,秋分日正好居于秋季90天之“中”,所以,也有平分秋季的意思。
秋分到来提醒着人们关注农事活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也就是说,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
它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据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提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在另外一种说法里,则认为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祭拜“月神”,在整个仪式中,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红枣等,全家要依次祭拜月亮,希望能得到福佑。
更有观点认为,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的由来也与此有关。
不过,民俗专家王娟提出,其实祭月之礼自古就有,根据《礼记·祭义》的记载,古人“祭日于坛、祭月于坎”,而这里所谓的坛和坎就是祭祀日月的场所。
但是,祭祀日月的仪式历来都是国家礼制、国家大事,这些仪式庄重、严肃,过程繁琐复杂,气氛也过于沉重,拘谨,很难将民间传统节日与国家祭祀行为连在一起,因此,中秋源于祭月仪式的说法需要进一步商榷。
饮食图鉴:喝“秋汤”、吃汤圆
此外,据说在岭南地区,有个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所谓“秋菜”其实是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叫做“秋汤”。人们认为,这样有益于身体健康。
在饮食上,古人认为秋属肺金,为了顺应自然天时,秋日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食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
另外,为了犒劳一年的辛劳,过去在秋分这天农民要按习俗放假,有的地方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煮一些不用包心的汤圆,搁在田边地坎“粘雀子嘴”,防止它们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竖鸡蛋
俗话说“秋高气爽”,此时天气变得凉爽宜人,孩子们往往会去放风筝。
也有说法认为,秋分时会出现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的,送图人还会说一些不违农时之类的吉祥话,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
此外,王娟说,秋分也可以玩“竖鸡蛋”的游戏。其道理和春分一样,“秋分到,蛋儿俏”,秋分也是昼夜等长,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总有人愿意尝试“立蛋”的试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孩子口腔健康,要均衡饮食限糖减酸
疾控专家指出,过量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低纤维的食物,不仅与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肥胖有关,也和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密切相关。[详细] -
专家告诉你“网红神器”筋膜枪对哪类人有效
“每天5分钟,想瘦哪儿就瘦哪儿”“快速缓解运动后肌肉僵硬和酸痛”“有效缓解办公族久坐肩脊疼痛”“深层按摩肌肉,告别酸、胀、痛”……[详细] -
按摩点击润燥养肺
随着空气逐渐干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即将进入高发阶段。一指禅推、按、揉、擦、点、击等手法可有效润燥养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