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边巴次仁: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发布时间:2021-06-16 09:36:00来源: 西藏日报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群众生活的最基本空间。丹杰林巷是拉萨市城关区的文明示范街巷,平整干净的石板路上游人如织,沿街的商铺窗明几净,社区居民公约、文明公约等内容上墙,在保留老城区“市井味”的同时多了一份整洁。

  看着眼前的景致,丹杰林社区党支部书记边巴次仁回忆起十年前社区的样子,感慨道:“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和十年前相比,现在的社区变化非常大!”

  今年43岁的边巴次仁原先是城关区编译局的一名干部,2012年被选派到丹杰林社区驻村。驻村伊始,边巴次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熟悉社区每一户居民的家庭情况。工作中,他发现部分居民对社区的政务信息、惠民政策等不太了解,来社区办事要跑好几趟。

  2014年,在边巴次仁的帮助下,丹杰林社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助力社区管理,将过去张贴在社区公告栏的活动通知、政务信息、便民服务信息等,通过微信平台每天推送到居民手机上,搭建24小时便民服务平台。

  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不仅方便了居民办事,也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边巴次仁告诉记者,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用藏汉双语推送各类便民信息,既方便又快捷。即便在周末或节假日,居民有困难,社区工作人员也可以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

  驻村4年,边巴次仁真心真情真干,把自己从局外人变成了居民的“家里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2016年,居民投票选举边巴次仁为丹杰林社区居委会主任。

  从驻村干部到成为社区居委会主任,角色转换让边巴次仁对工作更加认真。

  居民遇到困难在微信公众平台留言,边巴次仁和同事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复。即便在周末或节假日也不例外。

  “为及时有效帮助居民排忧解难,我们实行由党支部成员包大院、党员包户,推行‘一对一、全覆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密切党群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党组织服务功能。”边巴次仁告诉记者。

  同时,为全面强化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综合环境持续改善,丹杰林社区整合力量,党员、网格长、商户同心协力,加强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及时清理垃圾杂物。同时,持续规范经营秩序,大力整治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店外杂物,全面清除墙体乱涂乱画、小广告,规范橱窗广告、宣传条幅等,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

  夏日的清晨,边巴次仁照例边吃早餐,边打开手机查看社区微信群消息。

  “我家的电动车已经拿到牌照,领取了行驶证,谢谢社区工作人员!”“书记啦,我的店铺需要帮忙翻译一个好听的藏语名称。”“4号大院地面渗水,麻烦查看一下。”……

  “收到,我20分钟后到你店里。”在回复了社区居民张先生的求助消息后,边巴次仁匆匆吃完早饭,就赶往他的店铺。

  一直以来,边巴次仁不但利用特长给大家当免费翻译,还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肯定。

  边巴次仁与社区干部还经常举办联谊活动,组织辖区流动商圈党支部与居民参加,融洽邻里关系。

  丹杰林社区居住着藏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的居民。尽管各族居民的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同,但无论谁家遇到困难,大家都尽己所能提供帮助,社区各族居民间关系融洽、亲如一家。

  2016年,居民格桑卓嘎的房屋因为年久失修出现漏水、发霉等问题,附近的商户得知后,第一时间帮她租了房子,并捐款2万余元为她修缮房屋、购置新家具,让格桑卓嘎感激不已。

  夕阳西下,在社区忙碌了一天的边巴次仁再一次打开微信群,查看群里居民的求助信息落实情况。居民的求助信息能办的马上就办,不能马上处理的也会向对方解释清楚,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工作习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区是城市治理的窗口,透过它,我们看到千千万万个基层干部像边巴次仁一样,用真诚和执着书写着为民情怀,不断探索社区治理方法,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让拉萨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