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带头人斯秋:靠双手脱贫 靠智慧带富
“真没想到,我不仅靠自己的双手脱了贫,还带领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这辈子没白活!”见到记者,斯秋感慨道。
今年44岁的斯秋,是土生土长的西藏那曲安多县措玛乡措亚玛村人。多年来,一家4口靠斯秋做流动生意赚点钱,一年忙到头,收入除了维持开支之外,所剩无几。
2015年年底,通过精准识别,斯秋家因年人均收入未达国家脱贫标准,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听到这一消息,斯秋感到非常难受:“我还这么年轻,不应该过这样的穷日子!”
办法总比困难多。斯秋与家人商量,拿出为数不多的积蓄,再加上从亲戚、朋友那里借到的一点钱,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商店,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日子算是稳定了下来。
考虑到措玛乡是通往县城的要道,这里的村民也相对集中,于是,斯秋在乡驻地的干道边搭了几个帐篷,开了一家“度假村”,利用夏季3个月的“黄金时间”,接待前来过林卡的村民。每天一大早,斯秋和妻子白岗就来到“度假村”,打扫卫生、准备食材、联系客户……收入也不断增加。
2016年年底,斯秋和家人算了笔账:一年下来,“度假村”净赚5600多元,小商店纯利润2.1万元,生态岗位补贴6000元,家庭年总收入超过3万元。
几天后,一封特殊的申请书被送到村委会,上面写着:我是措玛乡措亚玛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我自愿脱贫,望村委会对我提交的脱贫申请书进行考核。落款署名为“斯秋”。
很快,斯秋依靠自己本事脱贫的消息传开,村里人人夸他是“致富小能手”“学习的榜样”。
2017年,为更好地帮助贫困户脱贫,凝聚村民增收致富的信心,措亚玛村决定兴办“一村一合”产业,经全村民主投票,一致同意让斯秋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斯秋以前做过买卖,点子多,我们相信他能胜任。”乡干部道。
斯秋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怠慢,赶紧报名参加了全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政策与创业培训班,并顺利取得结业证书。
考虑到安多县各工地用料紧缺,斯秋与村“两委”商量,计划开设一家“扶贫砖厂”。“沙子是村里现成的,水泥可以批发,项目启动资金用来购买设备。”斯秋说,村里劳动力多,只要大家愿意出力,赚钱是肯定的。
很快,“措亚玛村塔杰专业合作社”的牌子挂起来了;合作社所需设备和原料运进来了;一支由村民组建的工人队伍也到位了……而斯秋,则凭借过去跑生意的“熟路子”,四处联系建筑工地,产品销路很好。到2018年年底,“扶贫砖厂”实现纯利润19万多元,带动全村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平均每户分红1500多元。
提起斯秋,村里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格桑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4岁的格桑,是村里的“专业打工仔”,常年在外漂泊打工。听说村里搞了集体产业,格桑想就近就便找个活儿,把生活安顿下来。斯秋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邀请格桑进厂工作。一年多来,格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越来越安稳的生活。
如今,斯秋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户”:女儿白玛德庆在安多县中学教书,工作稳定;儿子才仁桑培在读高中,学习上进;妻子经营着家里的小产业,收入可观。“至于我的工作,就是带领村民拓展村集体经济,让大家的腰包都鼓起来!”斯秋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那曲巴青县举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培训班
近期,巴青县举办了2020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训班,170余名扶贫干部和乡村振兴专干参加。[详细] -
西藏那曲市巴青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5年来,巴青县累计实现156个贫困村整体脱贫,2805户、12924人实现稳定脱贫,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21.68%下降至目前的零。[详细] -
西藏那曲安多县多举措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在脱贫攻坚战中,安多县把扶贫领域作风问题整治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活动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