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多措并举推进防沙治沙
在高原,由于气候和环境的特殊性,防沙治沙工作必须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在多年的治沙工作中,通过学习借鉴其他省市防沙治沙经验,和相关研究院交流合作,立足自身实际,我市逐渐摸索总结出了具有西藏特点的治沙方法,防沙治沙成果正逐步彰显。
当记者来到柳梧新区西侧段2020年重点区域生态育林项目点时,看到几名养护员正在忙着对苗木种子进行培育,一小盆一小盆营养钵被整齐摆放在固定区域。养护员格桑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种的是砂生槐,用的土是田里的土,我们要将粗土和石子分离出去,然后把土放在盆里,放在这儿浇水,过两周后就开始发芽了。”
砂生槐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到4500米的山谷河溪边的林下或石砾灌木丛中,属于西藏高寒地区特有树种,抗寒能力强,根系发达,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以往西藏大多数的砂生槐主要是野生砂生槐和内地育苗,本地培育的较少,为了更好提高砂生槐的存活率,在这次项目中,也实施了对砂生槐的本地培育,这批通过收集本地种子实行自主培育的苗木将于明年春季进行正式播种。
这边砂生槐培育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原来山坡附近的沙土面貌如今已有了大的变化,通过项目实施以来,一些防沙治沙措施的落实和喷洒浇灌,不仅原有的一些野生国槐生长繁茂,开出了粉色花朵,新建的固沙格内,沙蒿和花棒的种子也在悄然间发了芽。
“山半坡以上我们做的固沙,占地面积达到了451亩,这块地的含沙量达到80%,而且沙的流动性比较强,我们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固沙材料来做固沙格,6米乘8米的方块,里面再做成单一型的1米乘1米的固沙格,固沙格里面是用沙蒿和花棒混合播种,以达到更好的固沙效果。”项目负责人刘冰说。
据了解,整个柳梧新区西侧段项目总面积551.4亩,分为九个版块,其中1、2、3、4号地为半固定沙地,固沙格内实施人工播种种草, 5、6号地实施人工播种砂蒿和见缝插绿的方式种植砂生槐幼苗, 7、8、9号地种植油松、河北杨、巨柏、沙棘等,共计栽种苗木18482株。项目负责人刘冰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今年3月27号开工的,现在项目已经完成了95%,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存活率已经达到了85%到90%,我们后期专门安排了8个固定的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后期管护,稳固固沙成果,同时增加树木苗木的存活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防沙治沙工程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项尤其重要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防沙治沙重点工程项目,采取生物治沙和工程治沙相结合的方法,大面积种植人工林,同时积极引进花棒、沙棘、沙蒿等沙生植物,落实“封、固、造、播”等举措,一丘土、一个坑、一棵苗木,一点点落地成林,随着防沙治沙项目的稳步推进,也为我市自然生态环境掀开了崭新篇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