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四个一批”激活西藏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资源

发布时间:2022-03-14 09:38:00来源: 西藏日报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西藏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陆续起步。从建起来到用得好的过程中,人才资源对一家媒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县域内的人才资源总量有限,西藏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破解人才瓶颈是当前西藏县级融媒体中心面临的难题。

  媒介环境的变化催生了对媒体人才队伍需求的变化,西藏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既需要新闻传播领域专业人才,又离不开懂品牌运营、公共管理、技术维护的人才。西藏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转岗、引进、培训、合作的“四个一批”方式,激活人才干事创业动能。

  一、转岗一批人才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近年来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媒体形态,需要的人才类型范围广、专业性强。当前,西藏县级融媒体中心尚面临事业单位性质不明、定编定岗未完成、薪酬待遇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凭借自身力量大规模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作为全新或重组的组织架构,西藏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通过破除各部门间相互分割、自成一体的藩篱,转岗一批人才。

  山南市乃东区融媒体中心和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融媒体中心的负责人分别由当地广播电视台、网信办的领导担任,这既是出于他们对媒体运作的熟悉,又是在一定政策范围内调整和丰富用人方式。由于乃东区此前基本没有自办媒体的基础,融媒体中心就从各乡镇抽调从事宣传工作的干部加入。乡镇宣传干部本身有一定的新闻业务经验,且从乡镇进入乃东区直单位算是一种提拔,能够激发人才有激情、愿意干、能干好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提升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平。

  二、引进一批人才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融媒体中心的采编业务以县广播电视台为班底,媒体从业人员大多数是新闻传媒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媒体内部的传帮带后,能够掌握拍摄、写稿、后期制作等技能。县级融媒体中心正式运营后,面向社会公开引进3名人才。

  招聘条件要求“大专以上”“专业不限”,目的是尽量扩大报名者范围,也符合县域人才的整体水平。虽然融媒体中心急缺技术类人才,但没有在招聘条件中设置门槛,只是后期根据岗位的需要和人才的匹配程度进行筛选。招聘的3人主要负责县融媒体中心“i工布”APP的内容发布、网信工作动态和日常文件处理等,满足融媒体中心运营的最低要求。招聘公告中提出优先考虑西藏生源,便于留住人才,有利于团队的稳定。新招聘人员在薪酬待遇上与县级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保持一致,旨在抹平两者之间的差异,方便日后人才的正常流动。

  三、培训一批人才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求新闻从业者不得不加快转型,掌握融媒体采编、管理、经营等技能。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仅仅依靠经验式的传帮带或自学是不够的,还需要组织外出培训学习与邀请专家集中授课相结合,通过专题培训、实战演练、业务研讨、观摩交流等方式,培训一批人才。

  在“走出去”方面,山南市乃东区融媒体中心先后安排采编人员前往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示范点宁夏自治区青铜峡市和北京中科闻歌公司跟班学习,并到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参观考察。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融媒体中心则赴河南省项城市,学习当地融媒体中心把本土化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平台融为一体的建设经验。在“请进来”方面,山南市乃东区融媒体中心在正式投入运营之前邀请了中科闻歌、软通动力的工程师以及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开展集中培训,围绕融媒体传播理论、操作平台使用、摄影构图与画面、新闻采编与策划等内容进行授课。这些“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训,使西藏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人才由单一型、传统型开始向全能型、复合型转变,具备采、编、播、设计、整合以及融媒体传播的技巧和能力,为融媒体中心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合作一批人才

  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是新闻媒体,还是社会治理的媒介,对人才的需求远远超出传统新闻人才的范畴。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一大特征是横向到边,即以社会治理为目标将县域内的相关部门并联起来,打破职能部门分工和利益碎片化带来的弊端。这些职能部门中与治理相关的政务、电商、文化旅游、社会工作等人才在县域内就能解决,可以通过领导小组等形式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方便县级融媒体中心治理功能的发挥与拓展。

  从媒体融合发展的实际来看,基层面临的主要难点在技术人才。市场对技术人才的报酬比较高,县域基层的薪酬水平难以跟大中型城市相比,因而优秀的技术人才很难到县域基层扎根。西藏县级融媒体中心普遍缺乏能够熟练制作新闻动画、新闻游戏等产品的人才,以及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工作的工程师等,而这些人才又是难以通过转岗、引进或培训解决的,建立人才合作机制是一种比较现实可行的模式。西藏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把融媒体平台的技术维护交由平台开发设计单位,通过签订专项服务合同,来处理日常性的技术问题。随着近年来援藏力度的不断加大,西藏各市地均有对口援藏的资源,可以依托半年至一年的人才援藏,弥补技术上的短板。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山南市聚焦选才育才进才用才

    日前,记者从山南市相关会议上了解到,该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培养、引进、用好各方面人才,为推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详细]
  • 让技能人才“香”起来

    “目前青海省技能人才需求约为50万人,高技能人才、领军人才短缺,企业‘用工荒’成为‘技工荒’,中低技能人才失业现象时有发生,技能人才培养供需矛盾突出。”[详细]
  • 给青年科技人才开更多“口子”

    作为科技人员的“指挥棒”,人才评价制度建设一直备受关注。近些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科技创新的金句迭出,今年提出的“潜心钻研,尽展其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