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见证纳木错

发布时间:2022-12-15 10:46:00来源: 西藏日报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纳木错。

  正值盛夏,郊野草甸背阴里盛开着高原菊,一穗穗粉蓝色的花瓣,在七月西藏的骄阳里琐琐细细。天上的鹰隼,窥见车子似一支离弦之箭,倏忽驶下那根拉山口,像一粒滚珠,画一个大大的弧,停在了湖边。辽阔的纳木错天水一色,湛蓝里结出朵朵白棉,又簇拥成片,从念青唐古拉山巅铺排过来,倒映在湖面上。高原阳光强烈刺眼,水面上的倒影变幻着五彩,铺设成千万条五彩斑斓的幸福大道,让站在湖边的当地人、外来游客、游走的马匹、自由奔跑的牧羊犬、翔集湖面的水鸟仿佛等待一个号令,就能沿着这些道路奔向念青唐古拉,奔向遥远的天界。

  多么巨大的空间感!这是难以见到的气象,这是博大至伟的胸怀,只有在纳木错,只有在仰望巍峨的念青唐古拉的刹那,才能领略这特殊的感觉。

  一点都没有前两次去纳木错时的缺氧,不晕眩、不头痛、不气短,脚底的草原坚硬如铁,我甚至爬上了湖边那座挂满经幡的小山。

  我以经幡为近景,纳木错为中景,念青唐古拉为远景,天水一色的云影做了三个景别的纽带,拍下了一张照片,取名“圣域”。

  告别的时间到了,我和同伴两个人惜别纳木错,驱车越过那根拉山口,返回青藏线,打算直奔格尔木,返回青海。

  路上车辆极少。於伟先开车,开了三四个小时,过了那个曾经是急转弯的大回旋,大路端直起来,我说你歇歇,我来开一会。我们在路边停车、换位,於伟去后排座躺下休息。我摸起方向盘,目视前方被正午的烈日灼烧的路面,在平坦宽阔的大路上疾驶。前方总有蜃气漂浮在不远处,闪闪烁烁,与路面若即若离。很快,我们翻越了海拔6132米的唐古拉山口,下山的道路特别顺畅……“咣”地一声,梦中人从睡意中被震醒,我睁眼一看,前风挡外面不见了路面,而是一片烂泥滩,发动机已经熄火,后排的於伟也惊醒起来,大喊:“受伤没有?手脚受伤没有?”我才知道是连车带人掉进了公路一侧的地沟,庆幸汽车没有翻滚颠覆。在纳木错爬上爬下过于亢奋,消耗了体能精力,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嗜睡,一个瞌睡,汽车便飞出了路面。山顶的高原狐,看到一匹钢铁野马在瞬间脱缰。

  我和於伟检查了各自的胳膊、腿,还好,都还完整,脸上也没有血。定了定神,我重新启动了一下发动机,响了,车辆没有摔坏,真是万幸。

  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另一组同伴求援,他们走完了阿尼玛卿、花石峡,不进藏,在格尔木等候我们会合。电话打通了,但是事故地点距格尔木600多公里,他们立即启程驰援,尽可能向我们靠近。而距离身后的当雄,也出来了400多公里,等待那里的交警救援也不现实。一种无助带来的无力感攫住了全身。

  我俩坐在公路旁,体会着形容词一筹莫展。突然,隐隐约约地,有柴油机的马达随着钢铁碰撞的声音从很远处传来,我们一阵兴奋,手搭凉棚,朝远处仔细寻觅,可见在来时的公路尽头,有一辆蚂蚁大小的履带式挖掘机在那里施工,这是唯一够得着的救援力量。我的双腿还在发软,於伟身体比我健硕,提出我留下看车,他去找挖掘机寻求帮助。

  那粒蚂蚁一样的挖掘机真是救星。

  於伟一步一步朝回走去,是高原上经典的方子步,不能大步流星。

  我捕捉着那个微弱的马达声,唯恐它消失不见。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於伟终于返回。怎么样?能不能给咱们帮忙?於伟说,到底是藏族兄弟,少有的慷慨,他干完手底下那点活,就来帮助咱们。这时候,没法形容心情,有哭一场的冲动。

  过了一段时间,“突突突”的声音连续起来,在青藏高原偌大的旷野里越来越响,变成轰鸣,挖掘机也越来越大,像一颗板栗,像一枚核桃,像一只哈密瓜,像一架马车,一会工夫,眼前已是一辆庞然大物。

  司机是一位藏族大汉,隶属于某个养路工班,能说几句汉语,他下车问有没有绳子?一辆250摩托车从远处驶近,“吱”地一声刹住,一个卷发藏族小伙在路边停下,大概他不会讲汉语,但听得懂我们的对话,知道需要绳子,便与挖掘机司机说起藏语。司机说,前面有一个镇子,那里能买到绳子,并且骑摩托车的小伙要帮你们去买绳子。我们看着小伙卷曲的浓发、黝黑的脸庞,此时全部的内心活动就是信任。小伙用手拍拍后座,於伟坐上去,一手扶着小伙的肩膀,一手扶着后座的金属框架,一溜烟去了。

  不多时,小伙驮着於伟返回,带回一根粗粗的尼龙绳。挖掘机司机登上驾驶位,发动,挖掘机一歪头便下了路肩,走到我们的汽车前面。拴好绳子后,我发动汽车,挖掘机在前面加油,尾气管冒出浓烟,绳子拉直了,汽车被拖动了,我握紧方向盘,前轮在泥泞里歪歪扭扭前进,行驶了一段,终于在几十米外找到一个缓坡,汽车被牵引着重新驶上公路,我们从惊魂走向安泰。

  於伟向一老一小两位藏族同胞道别,并且示意支付薄酬以示谢忱,但都被婉拒。争执之下,小伙首先发动摩托车绝尘而去,继而挖掘机司机跳上驾驶舱,把门一带,“突突突”地驶离。我说,两便吧!他们的善良不是装给谁看的,而是灵魂的外在表达。

  我们目送两位藏族同胞离开,重新上路,向着格尔木匀速前行,眼前总浮现出念青唐古拉和纳木错的博大胸襟,眼前的公路,像极了湖面上那些五彩大道中的一条,前方所在是幸福。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