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北京 不同以往的“三伏贴”

发布时间:2020-07-17 16:03:00来源: 健康报

  7月16日,入伏第一天,北京市西城区的张阿姨准时出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贴敷区。

  “十几年了,每年都来贴‘三伏贴’。”张阿姨告诉记者,以前,每到冬天,自己就特别容易出现喘憋的情况,家里如果有人感冒,她就算戴口罩、分房睡,还是一准被传染,一喘好多天。后来经老街坊介绍在广安门医院贴上“三伏贴”,冬病夏治,竟有了意想不到的好转。

  “这几年冬天很少感冒,也没怎么喘了。”见识“三伏贴”的疗效后,她成了忠实粉丝,每年都要招呼十多个老姐妹一起来“捧场”。

  “今年比较特别,因为疫情防控,很多地方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赶早,现在改预约了。”张阿姨回忆,往年广安门医院排队贴敷的队伍能排出医院很远。“我一般赶第一拨儿,凌晨5点就到了,带个马扎在队伍前面坐着等。”她边说边笑,“今年儿子提前给我用手机预约,9点才来,挺从容的。”

  据介绍,开通冬病夏治贴敷专题号在线预约、分时段贴敷,是广安门医院今年面对疫情防控形势推出的新举措,旨在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避免聚集。

  “以前大家一起来医院贴,现在好多不来了!”张阿姨说,今年的另一个改变是,广安门医院开通了网上服务,送“三伏贴”敷料到家。只要近一年在该院有贴敷记录,就可以网上挂号、开单、缴费、送药到家,好多老姐妹都选择了在家贴敷。该院专门组织相关科室专家拍摄制作了示范教学片,将贴敷特色、贴敷穴位、贴敷操作、注意事项等讲得明明白白。

  “不过我还是愿意过来,看看给我治病的丫头、小伙子们。”张阿姨说,“但今年只能看到一半,他们都戴上口罩啦!”在她看来,这些口罩、防护帽下的医护人员汗冒得比往年多了,但手法没变;贴敷的座位间距大了,但开口就阿姨长、阿姨短,亲热劲儿没变。

  除了患者,医生们也在体味着特殊时期“三伏贴”的新变化。11点,呼吸科男宾贴敷区,16个贴敷座位已经开始出现空位,一位医生终于有空擦把汗,拿起手边的“消暑生津饮”喝上一口:“这是医院工会和药剂科帮我们熬的,往年人多,根本顾不上喝。”

  据呼吸科专家张文介绍,每年该院“三伏贴”期间要服务数万人次,仅呼吸科就要承担约1.6万人次的贴敷。“今年线上诊疗的多了,来现场挂号的少了;敷料开出来后,在医院贴的人少了,回家自己贴的人多了;患者的拥挤消失了。”张文表示,医院和医务人员做的工作也更多了:更早制订工作方案,更多培训和宣传,更精细的区域布局和导诊,更严格的防控措施和现场督导……

  “患者不因疫情放弃对中医药的信任,中医人就要对得起这份青睐。”张文说。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