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 补短板 强弱项 辽宁投入23.5亿元解决环境治理难点
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该花的钱必须花,该投的钱决不能省”的要求,今年辽宁省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筹措资金23.5亿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支持全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资金投入首先指向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今年辽宁筹措资金17亿元,集中支持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渤海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整治、重点区域散煤治理、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等重点工程项目。同时优先保障医疗废物废水处理监管、应急监测等疫情防控重点支出,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辽宁大力推进市级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做好财政支出基数划转和预算编制批复等工作。与此同时,筹措资金1.4亿元,加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等经费保障,加强空气和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围绕重点工作,辽宁还筹措资金5.1亿元,继续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各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指导各市主动兑付河流断面水质超标补偿资金,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相关政策,推进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此外,辽宁在支持相关部门做实做优环境治理项目储备库方面也下了功夫。强化绩效导向,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辽宁财政将资金分配向污染治理攻坚任务重和治理成效突出的地区倾斜,提升资金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天然草地达数亿亩 政协委员建言设草原保护技术创新中心
公保扎西表示,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总体呈好转趋势,草原植被盖度由2015年的54%提高到2018年的56.83%,产草量从2014年的每亩159公斤提高到2018年的170公斤。[详细] -
全国政协委员:三江源、祁连山生态保护不能“歇一歇”,应建长效机制
《提案》表示,三江源、祁连山是中国“一屏两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