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形成“一心四园多点”人才发展布局
10月,自治区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优质水稻绿色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现场测评会传来好消息: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水田村项目示范区实收亩产761.5公斤,继2022年兴安盟水稻亩产743.5公斤后,再次刷新全区水稻亩产纪录。
改变的契机源于中组部等六部委向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右中旗、扎赉特旗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选派3个科技特派团、55名科技特派员。建立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随着科技特派团专家的到来,兴安盟掀起了一股改革创新、技术攻关的热潮。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推动高端人才支援内蒙古,这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政策机遇、历史机遇。
新征程上,内蒙古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重点人才引育项目为抓手,创新规划“一心四园多点”人才发展布局,即重点支持首府呼和浩特发挥“心”的引领带动作用,差异化发展激活其他盟市“点”的活力,在建设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乌兰察布市(京蒙)人才科创园的基础上,今年又依托赤峰市、通辽市建设蒙东人才科创园,并鼓励其他盟市和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多点突破。
这一布局带动了各盟市、各部门、各行业热心发现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精心爱惜人才、用心聚集人才,人才工作“家底”可圈可点。
自治区9家厅局出台123项具体支持举措,赋予地方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以“区市共建”模式建设区内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近两年,内蒙古以双聘、兼职等方式引进“两院”院士5名,以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0多名,成功刚性引进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同层次人才7人;
通过连续举办十一届“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吸引参会机构、企业1万余家,落地人才项目100余项,累计支持培养“草原英才”2000余名,为内蒙古能源、农牧、生态、教育、科技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力量;
通过在北京成立内蒙古科创中心,在先进发达省份建立40余家驻外人才工作站,有效加强了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吸引各类人才“研发在外地、转化在内蒙古”;
……
成绩的背后,折射出全区上下围绕边疆民族地区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需求,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有力探索。
全区上下紧扣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痛点堵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应用型人才,并通过政策保障、经费扶持等方面措施持续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宇保灵”)实验室内,研发平台总监李劼博士带领着团队正加紧研发治疗牛主要致病菌的长效核酸制剂。李劼曾在全球兽医学科排名第二的康奈尔大学就职,2022年他选择归国,入职金宇保灵。
李劼表示,选择金宇保灵除了企业具有较强科研硬实力以外,他更看重呼和浩特市对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科技人才的重视,有创新意愿、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可以享受奖补政策。
筑好人才的“巢”,方能留住引进的“凤”。内蒙古人才高地建设布局逐步完善,人才引育成果逐步显现。
包头市更新引才理念,创新推出“事业编制企业用”引才举措,通过先上事业编制再到企业服务的引才方式,让人才吃下安身立业“定心丸”。发布包头“人才政策包550”,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集成化、系统化、便捷化的人才政策服务的同时,把每年8月23日设立为“包头科技创新日”、所在周设立为“人才周”,以城市的名义向为包头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才致敬。
赤峰市全面开展“文明红山 青春赤峰”主题人才推介系列活动,赴知名高校开展人才引进、对接校地合作。依托“赤子峰会”品牌,建立赤子人才库,吸纳了工业、农业、水利、商贸、流通等领域在外赤峰籍高层次人才,聘请商会负责人、行业精英等高层次人才担任“招商引智聚才”大使,推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融入、双促进。
鄂尔多斯市规划建设了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设有“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顶尖人才团队工作站、成果转化平台、人力资源孵化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青年创客梦工厂等21个生产生活服务区,可满足70余家企业、1300余名高层次人才同时办公的需求,是集优势环境和优秀人才于一体的暖城智“汇”高地。
越来越多的人才与内蒙古发展同频共振,乘着深入贯彻《意见》精神的“东风”,内蒙古全力掀起招才引智新攻势,人才优势必将持续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记者 宋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