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写好土地文章 实现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23-12-07 11:33:00来源: 内蒙古日报

  “现在一亩地承包费还不到100元,如果是旱地价格还要更低,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闲置的也越来越多,更别提有什么集体收入了。”克什克腾旗万合永镇河沿村党支部书记杲清国说。

  农户土地分散且不规整,少数人占用集体土地,有的土地没有被充分利用成为荒地……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无法进行机械化耕种和规模化经营,既提高了小户种植成本,又影响了土地租金,限制了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何破题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克什克腾旗立足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做好做活土地文章,探索了一条“社会化服务、资源起底盘活、土地规模流转经营”多种模式增收的新路径。

  社会化服务实现破土成金。“今年农机队的作业面积达到了24.6万亩,较去年增长近10万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翻倍增长。”万合永镇广义村党支部书记杨颖杰骄傲地说。

  杨书记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万合永镇集体经济联合社的理事长。2019年,万合永镇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盘活闲置资产,联合12个村成立了万合永镇集体经济联合社,由村党组织书记任理事,以“流转+托管”的方式,把农户“不愿干、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耕、种、防、收环节统一托管起来,以每亩地3元管理费提成给成员村,已实现12个村集体经济分红26万元。

  “自从联合社成立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头子也能种地了,从春种到秋收,啥也不用管,他们收的服务费还不高,多合适呀!”广义村村民张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资源大起底助力集体增收。“受限于上次土地确权遗留问题,许多机动地被村民私占用于种植,村集体土地少,收入自然不高。”这个问题也是红山子乡各村的一块心病。

  去年开始,红山子乡福盛号村借助资源起底有利契机,在收回土地上先行先试,通过制定《村集体土地管理办法》,派出工作组逐户讲政策、做工作,逐村实地勘测、清理不规范合同,对6000亩集体土地机动管理、重新发包流转,按照承包费50元/亩的标准,实现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元,带动全乡收回土地2.19万亩,完成土地发包0.98万亩,为村集体增收49万元。

  “土地收归集体后,集体经济大幅增长,我们用集体收入,为几个村民组安装了路灯、修缮了广场,群众得到便利的同时也没有了抵触情绪,一举两得。”福盛号村党支部书记刘吉武说。

  规模化流转造就利益双赢。克什克腾旗地广人稀,土地种类多,耕地碎片化、分散化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规模机械化发展。

  聚焦这一问题,克什克腾旗结合实际,由国有公司(企业)投入资金3.2亿元,集中流转土地3.6万亩,实施地力提升、引水灌溉、特色产业种植、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等“土地+”项目,村集体每亩土地收取10元流转服务费,经营净利润的50%再次返还村集体,实现村集体增收150万元,同时,紧紧将群众吸附在产业链上,通过种植特色农作物、就近就地务工实现增收致富。

  目前,克什克腾旗仍在积极探索做活土地文章多种模式,为乡村振兴聚势赋能,让基层干部群众更有“盼头”、尝到“甜头”、干有“劲头”。(张雪松)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