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天上来——常德石门县众志成城引水抗旱
8月24日凌晨5点,曦光微亮,位于常德市石门县罗坪乡朱家峪至马冲垭段的崎岖山路上却人头攒动。来自乡、村两级一百余名党员干部和群众自带工具在此聚集,准备将挖渠引水剩余工程一举干完。
5小时后,一股跨越两公里高山的“及时水”被引至朱家峪蓄水池,随着一声悠长似山歌的“出水了!”传遍群山之间,老百姓的心瞬间被滋润,朱家峪片区150户447名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用水得到保障。
地处武陵山片区的石门县,群山叠翠、平岗交错。受制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该县境内水资源分布失衡,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连年水旱交灾,民间谚语“石门全是坡,下雨就成河,天干无水响,真是莫奈何”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今年7月28日以来,石门县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发生有效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仅11.7毫米,较历史同期均值154.5毫米偏少92.37%。加上连日晴热高温天气持续,水量蒸发显著增加,导致全县旱情急剧蔓延,抗旱形势十分严峻。对此,石门县迅速开展“三送”(送物资、送资金、送关怀)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全力抗旱救灾。
芭栋村党支部书记唐海波介绍,该村朱家峪和芭栋片两个集中供水点属于石门县已建861处农村集中用水工程中的两处,原本无任何饮水问题,但8月份供水点水源枯竭后,群众生活用水供给面临困难。为缓解用水压力,在乡政府指导下,芭栋村按照“支村两委带头、村组积极组织、群众主动参与”的原则,成立了抗旱惠民志愿服务队伍,并最终在海拔570米的马冲垭发现一泓山泉。
水源离最近的朱家峪集中供水点距离长达2公里,落差近百米,引水工程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唐海波说:“高山道路崎岖,车辆难行,设备难上,我们的干部群众就徒手爬山铺设水管,靠双脚丈量沟渠,历经60个小时,硬生生用双手将‘一江春水天上来’变成现实。”
位于石门县城另一端的夹山镇,是全县产粮大镇,该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和屋场员联动包农户的“两联两包”工作机制,全体党员干部下沉村组、屋场,直抵旱情一线。该镇双龙社区利用灌溉设备引水300多米,带领党员与受旱最为严重的钱家湾村民连续奋战一周,缓解200多亩农田受旱情况;栗山村组织对12公里长的渡槽进行杂草清理、疏通,成功引水覆盖农田7000余亩;马塔桥村组织80多人的抗旱志愿服务队,历经6天疏通5公里沟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4日,石门县通过各类应急水源工程,引调提水,额外补充水源2000多万立方米,增加安饮保障人口1.2万人、灌溉保障面积6.5万亩;累计组织抗旱设备1600多套,检修抗旱机具2500台,组织抗旱资金1000多万元,抗旱面积达40多万亩,有效降低了旱情损失。(唐鹏程 钟克宏 刘扬)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