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受中共中央委托,民盟中央调研组围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体制机制研究”,对浙江、四川两省进行重点考察调研。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率调研组在浙江听取了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工作情况介绍后,赴金华永康市和婺城区、杭州桐庐县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四川的考察调研以线上方式进行,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副主席张道宏等出席视频调研座谈会。
深入农村一线,考察发展成果
“村集体年收入能达到多少?”“平时每天接待游客多不多?”调研组第一站来到了浙江永康市的园周村和大陈村。在实地探访和交流中,调研组详细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情况。
园周村地处南溪江畔,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依托于秀丽的自然风光,园周村深入挖掘当地民风民俗,对村庄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产业。目前,该村成功通过4A级景区景观评审,水莲园周景区成为当地火爆的短线游景点。村集体年收入达1100万元,集体资产达10多亿元,人均年收入4万多元。
调研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除了有意愿落户在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之外,农民立足当地,采用就近就地城市化的方式提高收入,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有效路径。因此,要发挥优势,多措并举,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调研组表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富民产业等创新理念和特色做法,为“扩中”提供了重要平台。接下来,浙江可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拓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路径,持续推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共同富裕
从乡野农村到特色小镇再到文旅创意园区,通过实地走访和现场座谈,调研组针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悉心听取各方意见,了解特色做法和先进经验。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部,被称为“民营快递之乡”。近年来,桐庐打造快递科技小镇和桐庐返乡人员创业基地,实施快递回归战略,布局行业研究、产品研发、科技创新、核心制造、资本运作等快递业高端产业,实现从“快递人之乡”向“快递产业之乡”的转变。
2021年,桐庐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970元,同比增长10.9%。其中,桐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1982元和37951元,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63∶1。桐庐聚焦返乡农民工等人群,吸引培育快递及关联企业,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出台扶持政策,搭建城乡一体化创业平台,优化返乡创业配套服务。
调研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吴德胜认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产业价值传导流程,加大区域协作,推动产业对接,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空间。同时要做好一体化社会保障,健全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调研组表示,桐庐的快递产业为进城务工人员发展提供了产业保障,开辟出一条稳定可靠的“扩中”路径。浙江应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为新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
搜集经验做法,提供决策参考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生产率、扩大内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工进城后,住房、子女教育两件事如何解决?”“农村土地制度、集体经济、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改革为什么遇到阻力?应该有哪些改革办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浙江针对外来人口增长、新市民发展等有哪些经验可以全国推广?”……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调研组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认真记录相关经验做法。
浙江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上积极探索得到了调研组的肯定。座谈会上,调研组表示,浙江可以在畅通返乡创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增收路径、建立健全技术工人上升通道、完善中等收入人群精细化画像、加强农村转移人口受教育程度结构性分析等方面下功夫,瞄准“扩中”重点群体精准施策,率先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在四川视频调研座谈会上,时任四川省副省长陈炜介绍了推进共同富裕工作、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总体情况。
调研组提出,当前进城农民工在市民化转变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应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重点针对存量未落户人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健全配套政策体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水平,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调研除了对浙江的实地调研和对四川的视频调研之外,民盟中央还委托民盟各省级组织对农民工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回收4万多份调查问卷,力求调研全面深入、扎实有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