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路桥创新农田灌溉用水可视化监管
近日,经多部门协同处置及连续7天实地观察后,触发黄色预警的“桥头新星村”点位周边农作物生长未见明显异常。这是自2022年4月底台州市路桥区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监管系统(“碧水绕田”应用场景)试运行以来,该区成功处置的第二例农灌水水质监测黄色预警。
“系统通过构建一套全省创新的农灌水水质监测预警处置体系,实现对农田用水从实时监控、风险预警、溯源分析到协同处置的闭环管理,推动农灌水监管走向‘整体智治’。”台州市生态环境局路桥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玉说,接下来还将进一步研究农业种植灌溉退水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建立灌溉用水、农田退水到地表水的全过程监管网络。
据悉,为加强农田灌溉用水监管和安全保障,台州市生态环境局路桥分局牵头开展了路桥区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监管数字化改革工作。2021年6月,该项目纳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试点。
从田间到指尖,这套系统是如何利用物联感知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多跨协同打通数据共享?
据悉,综合考虑农田和河道水系分布情况后,该系统接入了路桥20个地表水站点及两个新建的地下水在线监测站点数据,实时监测氨氮、总磷等各项水质指标。其中,6个水质风险较大的点位还增设监测因子,并落实人工补充监测。
这些点位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在后台整合形成监管一张图、水量监控、水质监管、水质预警、风险协同处置、日常巡查管理等六大模块,贯通“浙里办”“浙政钉”两大平台,实现数据与任务在主管部门、属地部门和社会公众间的互通流转。
多跨场景的功能,提升了监管效能,农户打开“浙里办”APP搜索“碧水绕田”应用场景,即可实时了解农灌水水质监测情况。
“根据制定的预警规则,如果每4小时监测一次的数据连续5次异常,就会触发预警。其中,红色预警需采取应急措施,黄色预警意味着需采取防范措施。”台州市生态环境局路桥分局综合科自然生态负责人郑景敏说,依托该系统可以清晰地了解预警点位、预警指标及具体作物种类等情况,并将这些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处置,处置结果反馈回来后形成闭环管理。
前端感知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障农灌水监管走向“整体智治”的基础。近日,路桥区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监管系统承建单位项目负责人仇珍珍,对“新市变电站”等点位的管路有无堵塞或破损、采水泵运行等情况进行一一检查,“比如靠海边,水中的钙镁离子浓度较高,很容易结垢影响监测准确性,因此都要定期来检查处理。”
据悉,该系统自试运行以来的两次黄色预警,均为“桥头新星村”点位的蓝绿藻浓度异常。仇珍珍说,一方面是由于该点位的蓝绿藻浓度相对较高,另一方面该系统作为农灌水水质监测预警处置创新项目,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探索、累积经验,结合实际监测情况适时调整预警规则,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据悉,截至目前,该系统已设置预警规则26项,接入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2752条、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286条、取水口基础数据383条、灌溉用水量统计数据133条。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