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丨躺平没有出路
日本28天感染超575万人 美国今年以来超20万人死于疫情 德国防控措施再收紧
躺平没有出路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管筱璞
2022年,已有1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这是8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
“很多人在谈论‘与新冠病毒共存’,但是我们更需要与责任感共存。”在8月26日一场问答直播活动中,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应对技术主管玛丽亚 范 科霍夫说,今年已有1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这不叫与病毒共存;每周有1.5万人死亡,这不叫负责任地与病毒共存。
所谓“与新冠病毒共存”,是一种怎样的“共存”?在日本,过去28天超过575万人感染新冠,医疗系统陷入崩溃;在德国,“放开-收紧”反反复复,感染人数随之时高时低,难寻理想策略;在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已超过104万,防疫经济双双失序……
各国疫情防控模式不同,结果因此千差万别。究竟应该“共存”“躺平”还是严格防控?这个问题,该用事实来回答。
过去28天日本累计感染人数超过575万,不负责任的“不受出行限制”使病毒传播达到了“灾难程度”
据美国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8月29日数据,过去28天,日本累计感染人数超过575万,位居全球第一。
由于感染新冠病毒,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不得不缺席第八届非洲开发会议,即使他非常重视此次与非洲领导人当面交流的机会。8月28日会议闭幕当天,日媒警告,第七轮新冠疫情未见好转迹象,且死亡病例增长势头已超过过往。统计数据显示,7月下旬以来,日本单日新增病例绝大多数时间超过15万例,其中8月19日超过26万例,为疫情暴发以来最高。
据《日刊现代》网站报道,通常单日新增病例到达顶点后大约3周,新增死亡病例见顶。此前最严重的第六轮疫情中,新增病例2月中旬以后减少,新增死亡病例3月上旬开始走低。报道援引医学专家观点称,新增病例数如果两三个月居高不下,将挤占医疗资源,患者将得不到妥善治疗,死亡人数将继续增加,“第七轮疫情正向这一严峻时期发展”。
这绝非危言耸听。今年夏天是日本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不受出行限制”的夏天,各项活动恢复如常。8月又正值日本传统节日“盂兰盆节”假期,不少民众外出探亲旅行,城市里到处人满为患。表面上看,人们的日常生活似乎正在恢复,但背后的病毒传播却到了“灾难程度”。
“如今即便是事故受伤、脑中风乃至心脏病等患者都很难入院,我们救不了本来能救下的生命。”8月15日,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等14家京都府内接收新冠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在各自官网首页发表联合声明,警告第七波新冠疫情蔓延已达“灾害级别”,医疗系统正在陷入崩溃,呼吁民众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并及时接种全程疫苗,切勿将新冠肺炎单纯视作感冒。
声明强调,日本政府“不设行动限制”不代表没有感染风险,人群聚集的地方依旧有很高的感染风险。如今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BA.5变异株的感染能力非常强,即便是轻症患者也可能出现高烧等令人痛苦的症状,还可能引发多种后遗症,在年轻人身上尤甚。
有些国家无奈“躺平”之后,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又大幅上升,不得不再收紧防控策略
“‘躺平’实际上是其他国家无奈的选择,在经过多种尝试以后,寻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的策略,于是干脆就‘躺平’。”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有些国家“躺平”以后,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上升,这时这些国家又收紧防控策略,把其他防控措施又加进去。
“今年夏季的新冠感染高峰期已去,但所有年龄段的普通人群感染压力仍然很高,80岁以上的人尤其处于危险之中。”德国官方疾控机构罗伯特 科赫研究所近日表示。
日前,德国发布新版《感染防护法》草案,规定了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间更广泛的防疫规则。新规要求公众乘坐长途列车、飞机以及在医院、护理机构时必须戴口罩。各州还可根据疫情制定进一步的防疫措施。
今年3月,德国基本取消了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逐步进入与病毒共存的阶段。服务业4月复苏,特别是受疫情重创的旅游、餐饮等行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但德国民众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首先,是较高的死亡病例绝对值。由于医疗条件和水平较高,德国一直是西方国家中新冠死亡病例较少的。然而数据显示,5月初每天新增死亡病例在240例左右,比4月日均值高出50例。
其次,是少年儿童面临的感染风险。以法兰克福所在的黑森州为例,3月取消了学校的口罩强制要求,5月取消了学校每周3次的强制核酸快速检测义务,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到校上课。截至5月初,黑森州36.1%的5至14岁儿童感染了新冠病毒。有机构表示,检测到的感染病例不到实际数量的一半,这意味着可能有超过70%的学生已经感染。
最后,是难以估量的长期影响。罗伯特 科赫研究所估计,10%的德国新冠患者患有后遗症,其工作受到影响。据报道,一个专业治疗门诊一天只能治疗4至6个病例,却有800人左右排队等候。“不明原因急性肝炎”也已侵扰德国患儿,其中有相当比例感染了或感染过新冠病毒。该病已在全球导致死亡和相当数量的肝移植。
“秋冬季将表明,新冠病毒仍然对公民健康和关键基础设施造成很大风险。”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上个月在社交媒体表示,由于天然气缺乏,情况会变得很困难,联邦各州必须在防疫措施方面发挥作用。针对公众“已经有很多人有抗体,意味着大流行结束”的看法,他明确指出,这是错误的,因为存在抗体并不能保证免受感染,甚至亦有可能引发致命风险。
一些西方国家不负责任的“躺平”让疫情一波又一波袭来,最终以民众生命健康作为代价
今年初,奥密克戎BA.4、BA.5分支在南非被发现。此后数月,毒株迅速扩散到全球各地。然而,一些西方国家政府选择放宽甚至完全解除防疫措施,包括公共场所无须佩戴口罩、检测结果阳性者无须自我隔离、政府不再追踪密切接触者等。不负责任的“躺平”让疫情一波又一波袭来,最终以民众生命健康作为代价。
虽然拥有先进的医疗体系,但美国仍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今年年初以来,全美已有超2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疫情。美国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8月30日凌晨5时20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94264482例,累计死亡1044282例。这两项数据与24小时前相比,分别新增73503例和442例。
科学防控不断让步于政治利益,美国在防疫路上早早“躺平”,成为新冠确诊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穷人、少数族裔、老人、儿童等的“人权”尤其未得到保护。
高龄老人和少数族裔儿童成为新冠死亡的高危人群。美国官方数据显示,7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是年轻人的145倍。非洲裔儿童的死亡率是白人儿童的2倍,印第安裔儿童是白人儿童的5倍。
“次生灾害”同样令人心痛。美国媒体日前披露,美国已有超过20万名儿童因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新冠疫情中身亡,不幸沦为“新冠孤儿”。他们面临心理、生理乃至生存困境,却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躺平”还引发“长新冠”(新冠后遗症)风险,症状包括胸部和肌肉疼痛、疲劳、呼吸急促等,不仅给民众带来长期健康影响,也造成生活经济压力。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8月24日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美约1600万劳动适龄人口患有新冠后遗症,其中约300万人因此失业,由此造成的收入损失高达每年上千亿美元。报告警告称,美国政府需采取必要措施,否则社会经济负担会因时间推迟而加重。
选择“躺平”是对生命的漠视,“躺平”国家付出的代价在我国将是无法承受之重,人民至上的理念更不允许我们“躺平”
安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寿县是安徽的产粮大县,2021年寿县粮食产量176.53万吨,是重要粮仓之一。
记者查阅《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寿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44.8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70张;安徽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1.1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72张;寿县常住人口83.78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99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5.48张。
由此可见,安徽寿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均床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2%。如果将统计情况聚焦到农村,医疗资源只会更紧张。以安徽省为例,2021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仅2.85张。试想,倘若放任疫情蔓延,基层医疗资源遭到挤兑,生产生活停摆,进而势必会危害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是人口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如果放松疫情防控,放任病毒传播,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进而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医疗卫生资源将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脆弱人群的身体健康将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点明了利害关系。
截至7月20日,我国已接种34亿1514.6万剂次新冠疫苗,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总人口数的92.08%和89.68%。但是,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还存在着接种率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曾坦言,“一老一小”疫苗接种率总体上还不够高。今年3月数据显示,我国还有52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
选择“躺平”是对生命的漠视,“躺平”国家付出的代价在我国将是无法承受之重。“尽管奥密克戎带来的重症比例有所降低,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再小的重症发生率都会带来绝对数较大的病例。”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尤其是老人、儿童可能会面临生命健康方面的更大威胁,对于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这都是不能够承受的。
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与“躺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始终坚持严格防控。近期,多个奥密克戎感染超千例地区在较短时间内均实现了社会面新发阳性清零。8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上还是在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央确定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科学严格的防控措施,以快制快,坚决控制疫情传播”。
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动态清零’的重要出发点。”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谢茂松说,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有观点认为,“躺平”是为了经济复苏,“动态清零”拖累经济发展。
事实恰好相反。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二季度经济顶住下行压力实现正增长。
反观一些为“保经济”消极防疫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反被疫情严重拖累。近期有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将主要国家疫情应对模式分为严格防控、偏紧防控、被动防控、消极防控四种,测算其经济损失。结果显示,不考虑宏观对冲政策影响,2020年至2021年严格防控模式下的经济损失率为2.3%,偏紧防控、被动防控、消极防控模式下分别为4.7%、6.8%、8.3%,表明有效控制疫情经济损失最小。
“经济复苏有赖于持续推行严格的防控措施,民众健康才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北美和欧洲已经尝到了不可靠的抗疫政策引发混乱局面的苦果,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超过100万,欧洲地区超过220万。这些全球最发达经济体的领导人应该为此感到惭愧。”《澳门邮报》社长、德国人夏礼贤说。
各地抗疫实践也一再表明,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才是最有效果、代价最小的防控。以更高水平、更小成本、更短时间控制住疫情,减小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影响,以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策略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正是“动态清零”背后的慎重考量。
“躺平”是一些国家无法找到有效防疫策略、疫情失控后的无奈之举,不科学,更不高明。“动态清零”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制度优势确保“动态清零”能够落地并发挥效果。“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抗疫精神集中概括了我们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态度和决心。党中央坚强领导,各级各负其责,各行各业齐心协力,群防群控共战疫情,这是很多国家难以实现和模仿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说。
“躺平”没有出路,疫情防控必须算大账、长远账、动态账。事实证明,越是坚持动态清零,疫情就能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就越小。我国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效果最好的。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中秋国庆佳节临近,人员流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不减,我们更需从严从实从快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一定能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