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有备而开” 江苏多地开启博物馆夜游

发布时间:2022-08-31 15:18:00来源: 新华日报

  即将过去的暑假,伴随“夜经济”的升温,省内十多家博物馆相继推出丰富多彩的“奇妙夜”活动。博物馆夜场人气如何?公众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夜游?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馆如何在“夜经济”中有所作为?

  多地开启博物馆夜游,

  “夜经济”更多样

  在甘熙故居的水池假山间欣赏扇形水秀,到津逮楼内感受5D沉浸式体验,在茶馆里听非遗传承人弹唱南京白局,再逛逛夜色下的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品尝南京传统小吃。8月20日晚,记者在南京熙南里感受了一回文化夜市。

  博物馆在节假日延时开放、举办夜间活动在我省已不算新鲜事物。335家备案博物馆中,近半都曾在特定节日、活动期间举办“奇妙夜”活动,如“南博奇妙夜”已连续举办7届,每年的预约名额都是“手慢无”。伴随市民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一些博物馆开始尝试有规律地夜间开放。如盐城市博物馆自2021年9月以来,闭馆时间从原来的傍晚5点延长至晚9点;宿迁市博物馆、常州博物馆、无锡博物院等十多家博物馆也在小长假、暑假期间相对常态化地延长开放时间。

  一些博物馆还会举办夜场演艺活动,让博物馆之夜“活起来”。大报恩寺遗址景区与游戏《江南百景图》联动推出主题墙打卡,在景区北侧的扫帚巷打造后备箱集市,吸引多元受众;盐城市博物馆推出汉服文化月、七夕乞巧民俗互动、宋代点茶、淮剧蓝调等活动,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还有一些博物馆则结合自身特色,策划推出研学课程。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开展“博物馆奇妙夜——在恐龙脚下入眠”夜晚探秘博物馆活动,让孩子们馆内寻宝并夜宿博物馆;南京六朝博物馆组织“六朝风雅·夜”系列社教活动,选取六朝文物图案和六朝历史中的故事,辅以互动体验,带小朋友们走进1700年前的六朝生活。

  “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我们馆一年25万人次客流量。2021年,客流量19万人次,仅仅下降了6万人次,算南京文博场馆里情况较好的。”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刘媛之介绍,截至今年6月,民俗博物馆已经完成了全年参观人数和门票收入计划双过半任务。统计发现,该馆本地客流达到了总客流量的85%。40岁以下则占总客流量的30%,其中,30—39岁年龄段占比23%,而这部分人群恰好是目前夜间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宿迁市博物馆馆长高小亮也发现,晚上馆里的游客甚至比白天还多,如7月8日至8月20日,在该馆延长开放的12天中,夜间游客数超过白天的达10天。

  博物馆开放夜场,为大众提供了新的休闲场所和娱乐方式,丰富了城市的夜生活,也优化了文化消费产业链。记者发现,大多常态化夜间开放的博物馆都处在“夜经济”聚集地,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如宿迁市博物馆紧靠项王故里景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位于熙南里文化街区,六朝博物馆位于长江路街区。2021年10月,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长江路街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7月,南京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没有文化消费场景的加入,‘夜游生态’是不完整的。”南京旅游集团熙南里公司经营管理部部长周轶告诉记者,熙南里街区布局“新夜态”,致力打造年轻化、精致化、休闲化的文旅消费项目,如联合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共同打造《甘宅雅韵》夜游项目,在街区举办六朝雅集、汉服节、读书节、咖啡节等。

  除了延长开放时间,

  更要“有备而开”

  工作日白天,大人要工作、小孩要学习,于是,博物馆在工作日里经常冷冷清清,到了周末则人头攒动,常常需要提前预约、现场排队,观展体验大打折扣。这也催生了博物馆的夜游需求。

  记者采访发现,公众对博物馆夜场的期待,并不只是单纯延长开放时间和看展览,还要看“有趣”、看“特色”,要让人从走进去的一刻起就融入到场景中去,最好在放松休闲之余能有所得。

  “夜晚的博物馆比白天多了一些神秘感,在古典园林内用现代光影秀还原历史人物,沉浸感十足。”家住南京市鼓楼区的赵媛近日在小红书和微博上分享自己参观瞻园的经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7月23日,南师附小铁北新城分校三年级的陈博谦和谢澄希慕名到南京民俗博物馆欣赏南京白局,并上台现场学习和表演了白局《静夜思》和《游子吟》。“小朋友和我们都收获了独特的夜游体验,遗憾的是室内展厅夜场不开放。”也有游客对夜间不开放馆藏展厅的博物馆提出建议。

  “充分挖掘博物馆主题文化元素,通过创意给予现代时尚的包装,带给游客新奇体验,这样的夜游项目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英说,该馆正考虑进一步丰富夜游体验,引入社会资源,对夜瞻园现有的游览路线、游览方式、表演内容、游客互动等规划进行提档升级,增强游客的沉浸式观感,为游客呈现一场更有品质、内涵、趣味的实景演绎。

  “夜间旅游市场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的主要诉求是休闲放松。未来,我们馆准备携手街区,打造‘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刘媛之告诉记者,所谓“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就是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体验活动,让游客走到哪里都可以感受到非遗。

  “博物馆的夜晚要亮起来,更要留得住人。如果缺乏高质量展览和活动,即使24小时敞开大门,也难有人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处长车宁认为,博物馆夜场不能简单打开大门,应“有备而开”,要开发符合休闲、体验、教育需求的多业态产品,为公众提供更具文化、创意、互动的休闲场所和方式。

  政策加持,

  助力博物馆为夜色添彩

  虽然备受关注和期待,但博物馆夜间延长开放实施起来并不简单。

  “博物馆承担保管文物的职责,需要时刻保证文物安全。”杨英说,增加照明设施、大量铺设电线会增加安全隐患,木质结构的古建筑担不起这个风险。因此,瞻园夜间只开放园林区域,且全部使用冷光源。为了减少人体特别是儿童直接接触灯具可能导致的危险,灯具还要进行隐蔽处理,做到“见光不见灯”。

  与此同时,不少博物馆受限于国家一类公益的属性,开放夜游不能为员工带来收益,增加的客流对他们的收入没有任何影响,反而“多了担子”。

  可喜的是,2021年5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错峰延时开放,服务十五分钟城市生活圈。我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则提出“三权分置”、政府投入+慈善公益(基金会)、“大馆带小馆”等新发展模式,探索博物馆公益单位与市场机制相融合的务实举措,以社会力量的“活水”为博物馆发展带来活力,并明确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馆一策”方式,制定奖励办法,激发创新活力。

  省内多地在关于促进“夜经济”发展的相关文件中,都有支持文博场所夜间延长开放的内容。南京《关于激发文博场所活力繁荣夜间经济的意见》明确,根据夜间文博场所开放效益,增加不超过单位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15%作为夜间开放加班人员奖励性绩效。

  目前省内常态化夜间开放的博物馆主要有三种类型:南京市多家公益二类博物馆,有政策支撑,夜间开放的收益可用于加班人员的绩效奖励;宿迁市博物馆,公益一类,按照属地政府要求延长开放,通过调休等内部管理方式维持运营;盐城市博物馆是我省首家尝试“三权分置”改革的公益一类博物馆,在不改变藏品权属、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运营权交给外部公司市场化运作,为国有博物馆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运营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视角。

  政策活水入渠来,多家博物馆先行先试。期待更多博物馆延时开放、夜间开放,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用新“夜态”唤醒多彩城市活力。

  □ 本报记者 杨昉 见习记者 程晓琳

  实习生 黄麒霖 余庆玲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