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战斗堡垒,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管理则是保障学生成长成才、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仍然存在党建与管理工作“两张皮”现象,党支部引领作用还未能充分融入学生管理全过程。因此,深入探索两者的融合路径,不仅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德技并修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
打造“双师型”育人团队,推动协作联动融合。一是实施双向任职机制。高职院校可选拔优秀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同时鼓励学生党员骨干竞聘班级干部、社团负责人。例如,实施“辅导员-党支部书记”交叉任职,提升学生党员在学生管理岗位的占比,以形成“一支队伍、双重职责”育人格局。二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高职院校可开展内容涵盖党员发展流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职业规划指导等模块的“党建+管理”专题培训;构建“青蓝结对”机制,安排资深党务工作者与年轻辅导员结对、与专业教师结对,通过案例研讨、实战演练提升队伍综合能力。同时在教育教学、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多征求辅导员及专业教师的意见,切实提升联合育人成效。
创新“五育融合”实践载体,推动协同实践融合。一是深化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高职院校可在专业实训课程中加强思政教育,如在专业实训课程中融入大国工匠事迹宣讲、党员先锋岗创建等活动,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在专业实训课程设立“党员质量监督岗”,实现技能训练与党性教育同频共振。二是深化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融合。高职院校可组建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团队到社区、基层等开展多样实践活动。比如,组织由教师与学生构成的设计团队为农产品设计包装方案,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时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三是深化文化活动与党建品牌融合。高职院校可打造党建文化品牌,如设计类专业可组织“匠心向党”专业技能文化节,通过品牌化活动增强党建影响力。
建设一体化数字信息平台,推动服务互嵌融合。一是进行数据整合。高职院校可开发一体化信息平台,打破党员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学生思想动态、学业表现、志愿服务等数据的实时共享。二是进行技术赋能。高职院校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学生成长画像,精准识别学生需求。例如,在一体化信息平台利用AI智能推荐功能,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党建学习资源和职业发展建议,提升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三是进行功能拓展。高职院校可在一体化信息平台设置“党建云课堂”“学生事务在线办理”“意见反馈直通车”等模块,实现组织生活线上开展、学生诉求即时响应。例如,学生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提交宿舍维修申请后,党员志愿服务队可在线接单,实现服务流程闭环管理。
营造特色育人文化氛围,推动同向发力融合。一是注重环境营造。高职院校可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与职业教育特色元素,打造党建文化墙、职业精神展示角等实体文化阵地,通过图文、雕塑、多媒体等形式,直观展现党的光辉历程与职业教育成果,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思想熏陶。二是注重活动开展。高职院校可举办“党建引领,筑梦匠心”主题文化节,开展红色经典诵读、职业技能竞赛、党建知识问答等系列活动,将党建元素与职业素养培育深度融合,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党性修养与职业认同感。三是注重典型引领。高职院校可深入挖掘和宣传在党建与学生管理融合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通过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渠道进行事迹展播,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融合理念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