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牛劲十足兴产业 拉龙村走出牧区振兴特色路

发布时间: 2025-11-18 09:31:00 来源: 西藏商报


拉龙村放养的牦牛。


洛桑塔杰的老伴在晾晒奶渣。

  冬日清晨,皑皑雪山沐着晨光,墨竹工卡县日多乡拉龙村4组的炊烟袅袅升起,在错落有致的藏式小楼间氤氲开来。崭新的两层民居沿小道整齐排布,洁净墙面映着雅致庭院,一幅静谧祥和的牧区乡村画卷徐徐铺展。作为纯牧区村组,这里23户村民管护着1000多头牲畜,天刚破晓,村庄便已涌动着蓬勃生机。

  74岁的洛桑塔杰坐在庭院里,正专注地编织牦牛项圈。彩色绳线在他指尖翻飞缠绕,渐渐勾勒出别致纹路。不远处,他的老伴在晾晒奶渣,洁白的颗粒在阳光下泛着诱人光泽,两位老人的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幸福笑意。“家里170多头牲畜由儿女照管,我们闲时就做点手工活解闷。” 洛桑塔杰笑着打开话匣子,“今年多亏村委会发放了7头适龄母牦牛,还带领大家加入村集体牦牛养殖项目。我学会了科学饲养技术,年底能分红,牛奶、酥油、奶渣自己吃不完还能卖,日子过得充实又红火!”

  在拉龙村,像洛桑塔杰这样靠牦牛养殖受益的村民越来越多。这个总投资98万元的养殖项目,如今已是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引擎”。拉龙村“两委”深知,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富民兴村的关键。经过多轮实地调研和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村“两委”最终决定依托当地优质天然草场资源,整合2021年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与2019年驻村工作队为民办实事整合资金48万元,以平均每头8570元的价格购置114 头适龄母牦牛,正式打响了产业致富的“攻坚战”。

  “我们反复琢磨,牦牛养殖是村里的传统优势产业,既能让草场资源变现,又能形成规模效应,是最贴合拉龙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拉龙村党委书记赤列顿珠坦言,从项目酝酿到落地实施,村“两委”全程公开透明资金去向、采购流程、收益预期等,就是要让村民放心参与、安心受益。

  该项目的收益分配始终坚守“为民初心”:优先惠及全村10户未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稳定分红筑牢防返贫底线;同时将部分收益用于慰问困难老人、困难党员、困难学生,帮扶遭遇意外变故的农户。“集体经济要壮大,更要让每一位村民都享受到发展成果。” 赤列顿珠强调,这种“精准惠民”的分配机制,既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更让邻里互助、扶危济困的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在运营管理上,拉龙村创新走出“村集体 + 合作社 + 农户”的特色发展之路。村“两委”联合日多乡政府、日多乡兽医站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养殖户提供科学饲养技术指导、疫病常态化防控等全方位支持;与养殖户签订规范运营协议,明确权利义务与收益分配比例,既发挥了集体的组织协调优势,又充分调动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按照规划,5年养殖协议期满后,村“两委”还将根据市场行情和养殖实效优化方案,推动项目滚动发展、持续见效。

  不满足于单一产业支撑,拉龙村正绘就多元化发展的宏伟蓝图。依托当地优质温泉、广袤草原资源和便利交通条件,村“两委”积极谋划高山滑雪、绿色充电等新业态,推动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村里的高山滑雪场已经为50多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乡村旅游火起来后,小卖部、民宿的生意也跟着旺了!” 拉龙村相关负责人德吉自豪地说。

  如今,牦牛养殖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7万余元,叠加其他产业收入,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为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拉龙村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三资”管理台账,项目收支情况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公示,主动接受党员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账目清、心里明,我们对集体经济发展更有信心了!” 拉龙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格桑平措的话,道出了全体村民的心声。

  夕阳西下,牧场上的牦牛在牧民的驱赶下缓缓归圈,蹄声踏碎漫天余晖;村委会办公室里,村干部们围坐一堂,热烈讨论着明年的产业发展规划。“我们要继续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把村集体经济做得更大更强,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甜!” 村干部的话语坚定有力。

  如今的拉龙村,产业兴旺有支撑、生态宜居有颜值、乡风文明有温度、治理有效有保障、生活富裕有盼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牦牛养殖这把“金钥匙”,正持续解锁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让拉龙村在致富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牧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编: 李雅妮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