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曲松县农产品展销活动中,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编织产品深受青睐。记者 丹增平措 摄
乃东区昌珠镇克麦社区推动土地统一流转,提升农作物单产和品质,为农户带来254万元分红;琼结县以科学养殖技术指导与产业链配套支持,1000多户家庭参与养蜂,每户年增收达1.2万元;洛扎县建成特色民宿152家,带动300余名村民就业,民宿相关产业年创收超1800万元;全市推广490余个以工代赈项目,带动农牧民就近就便就业……
今年以来,山南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呈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喜人局面。如今的雅砻大地,乡村产业生机勃勃,群众收入不断提高,一幅业兴、景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激活产业引擎,拓宽经营性收入路径
产业兴旺是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山南市立足资源禀赋,通过政策扶持、业态创新、品牌打造,推动种植、养殖、文旅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品质化发展,为农牧民经营性收入注入持久动力。
全市重点扶持种植大户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给予专项奖励,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转型,既解放了家庭劳动力,又实现了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乃东区聚焦奶牛养殖业提质增效,对累计出售生鲜乳达到标准的农户、合作社给予补贴,为格桑村、门中村等6个村(社区)388户更换优质荷斯坦改良杂交奶牛,通过优良畜种推广和生产性能提升,农牧民经营性收入显著增长。
消费拉动与产业融合双向发力,让土特产变身抢手货。桑日县本级财政投入369.69万元,通过系列促消费活动,直接拉动消费1329.33万元,并进一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2025年新增经营主体268户,累计达2925户,注册资金超50亿元。琼结县深挖“藏源文化”内涵,连续举办吐蕃文化旅游节、强钦青稞酒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拉动消费400万元;打造“文化+产品”IP,将文化元素融入青稞酒、藏香等特色产业,开发“藏源文化研学游”“非遗体验游”精品线路,带动沿线民宿、餐饮增收200万元。
措美县以文旅融合为抓手,让风景转化为“钱景”。在哲古景区举办的“哲古牧歌 音你而来”草原音乐会,吸引50余家商户参展,2天促销活动累计销售额达93.82万元,哲古民宿同步增收1.3万元;依托“雅砻文化旅游节”契机,组织18家当地商户参与展销,雪菊、牦牛肉干、酸奶等特色产品销售额达21.53万元,让农牧民在家门口的盛会中共享发展红利。
强化就业支撑,夯实工资性收入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增收之源。山南市通过政策激励、项目带动、技能提升等多元举措,鼓励农牧民从田间地头走向务工岗位,让工资性收入成为增收的稳定器。
全市各类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务工,让家门口的项目成为就业增收的主阵地。琼结县发展现代农业设施推动“菜篮子”基地项目建设,通过土地流转2000余亩,带动100余名村民务工就业,年人均增收4万余元;江北双创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平台的建成,以及天然饮用水“格桑泉”的成功开发,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稳定的就业岗位。浪卡子县实施乡村惠民补短板小型以工代赈项目,统筹100万元资金覆盖5个乡镇5个村(社区),聚焦牦牛圈改造、水渠维修等民生工程,直接带动群众增收60.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山南市按每年每亩25元标准落实高标准农田管理经费,进一步加大乡村幸福院运行维护投入,通过农业生产和养老服务的有效保障,间接释放1000余名劳动力务工增收。
盘活资源资产,挖掘财产性收入潜力
农村集体资产是农牧民的共同财富。山南市通过盘活土地、房屋、集体资产等资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从资产盘活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共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
桑日县聚焦资源资产盘活增效,通过葡萄产业土地流转9000余亩,为农民带来租金收入315万余元;通过房屋厂房、场地、机械设备出租实现收入483万余元;以旅游、租赁、养殖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分红620余万元。
乃东区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支持乃东区结莎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山南市雅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在2025年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发放分红809.1万元,让村民感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
洛扎县创新发展农机合作社,推出“菜单式服务”精准对接农户需求:为小规模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为季节性务工农户聚焦关键环节提供专项服务。截至目前,该县农机合作社已开展社会化服务5000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7%左右,完成全程机械化作业2600余亩,跨区域作业2400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过去8人4天才能完成的耕种任务,如今3人1天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又让合作社与农户实现了双赢。
全市积极探索提高转移性收入新路径,为群众增收创造新渠道。措美县组建五级农民工(务工)联队,构建“培训+就业+服务”的全链条体系,开展技能培训10期351人,组织化劳务输出成效显著。扎囊县出台“劳务品牌+劳务经纪人”培优提质以奖代补方案,获评自治区级、市级、县级劳务品牌企业(合作社),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4万元、2万元。贡嘎县主动对接南北山绿化工程,与26家绿化承建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开发岗位2326个,吸纳4695名当地农牧民就业,预计创收6760余万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