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高原行|105位老人,有一个共同的“女儿”
位于唐古拉山脉南麓的西藏那曲聂荣县,平均海拔4700米左右。虽是晌午时分,但气温仍很低。
聂荣县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崭新的三层高楼(1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1月30日,记者走进聂荣县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一栋崭新的三层楼房映入眼帘。楼层内,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几名工作人员在厨房挥舞着锅铲。“今天是我们新楼房的搬迁仪式,厨师们都在忙活着给老人们做丰盛的午餐呢!”聂荣县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院长扎西卓玛说,“2023年,政府投资建设了74张床位的三层一栋老年人住宿区。2024年1月,老人们搬迁入住新房子里,现在房间里配有洗手间、储藏室等。”
图为聂荣县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院长扎西卓玛(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次仁 摄
1988年出生的扎西卓玛自2019年起担任聂荣县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的院长,她对特困老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西藏那曲市聂荣县查当乡工作时,她把分散生活的特困老人、空巢老人当自己的亲人。查当乡海拔高,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一些老人身体差、患病率高、自理能力差,扎西卓玛都耐心细致地照顾。“那个时候工作比较多,负责养老工作的只有我一个人,我怕照顾不好老人又耽误工作,有时把工作材料和电脑带到老人家里办公。”扎西卓玛说。
到聂荣县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工作后,院中老人多,服务保障难度大,扎西卓玛把这些困难作为工作动力,更加细心照顾院里老人的生活起居。对完全失能老人,她坚持每天喂饭、打扫卫生,每周换洗衣服,等到老人们都熟睡后,扎西卓玛才安心离开。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帮助失明老人洗漱(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我们特困中心现在有105位老人,他们来自全县各乡村,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脾气也各异。当老人刚到特困中心时,我会尽快摸清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所思所盼,引导帮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生活。我希望老人们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在快乐祥和中安度晚年。”扎西卓玛说。
对于老人们来说,扎西卓玛不仅仅是院长、护理员,更是总挂在嘴边念叨的“女儿”。
特困中心78岁老人泽布,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下半身瘫痪多年,患有皮肤癌、低血压等疾病,老人特别渴望自己也能跟其他老人一样正常走路。扎西卓玛知道老人的心事后,多次带老人到西藏拉萨市各大医院治疗,但由于老人患有皮肤癌,经常性鼻出血导致严重贫血,扎西卓玛先后为老人献了500毫升血。老人无经济来源,她多次自掏腰包,给老人购买相关药物以及生活用品。
如今,聂荣县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有42名护理员,拥有室内外绿化景观、休闲室、锅庄广场、室外健身区、理发室、洗澡室、医务室等。
老人在医务室藏医门诊看病(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屋内,涌满春日的暖流。老人们精神矍铄,惬意地交谈,手中的木碗里,香喷喷的酥油茶冒着热气。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风雪高原行|一个门巴族小伙的新年愿望
大年初三一大早,次旺江措就在自家饭店里忙活起来,打扫卫生、擦拭灶具、整理食材,准备开门迎客。[详细] -
风雪高原行|雪域高原喜事多 乡村振兴正当时
春节和藏历新年来临之际,记者深入西藏那曲、日喀则等农牧区访农家、看变化,发现农牧民的钱包鼓了、生活美了、信心足了。[详细] -
风雪高原行|年楚河畔果蔬飘香
早上9点钟,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巴扎乡彭仓村村民次仁琼达就来到自家蔬菜大棚,把采摘的辣椒运到农贸市场销售。“冬天蔬菜价格高,尤其新年期间供不应求。”她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