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西藏山南市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多举措使荒漠变绿洲

发布时间:2021-09-02 09:05: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缓缓的土沙丘上遍布草方格,远处还种着沙棘、花棒等植被,和以前举目四望都是一片沙的景象大大不同了。”每当驱车经过扎囊县桑耶镇时,记者都会对这里的景象心生感慨。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这里土地沙化严重,植被稀少,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每到冬春季节,黄沙漫天,口罩、帽子是人们出门的必备品。

  随着2005年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批准成立,这里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治沙技术向多元化发展,沙化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目前,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完成防沙治沙面积4.8万余亩,建成综合生态环境监测场,安装了小型气象站1处。

  科学规划 示范引领

  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设立以来,依托工程项目建设,立足科研引领、技术示范、集成推广,全力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提供了成功的防沙治沙技术模式。

  目前,示范区内试验了草方格、树枝方格、砾石方格、尼龙网方格沙障和砾石压沙等机械防风固沙措施,前挡后拉固底削顶、片林防风固沙、乔木防护林带、多用途桑防风固沙、灌木林防风固沙、乔灌草相结合等生物防风固沙措施;同时,筛选出了适宜的防沙治沙植物品种,坚持“乔灌草”相结合,树种选择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引进品种与乡土树种相结合,示范区种植沙生植物种类14科27属34种,成功试种推广花棒、柠条、沙柳、籽蒿、油蒿、梭梭、枸杞、沙打旺等引进沙生植物先锋树种。

  “根据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的环境特点,我们采取丘间地造林,沙丘上实施沙障,沙障内栽植固沙植物和点播沙生植物种子,封沙育草的方式治沙。针对山坡沙地坡度大、种子位移严重等问题,采取沿等高线人工踩脚回头撒播。”据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采用乔灌草混合搭配模式治理流动沙地,植被覆盖度达75.1%,而且能够自然更新繁育,形成了稳定的固沙植物群落。

  通过15年的投资建设,示范区流动沙丘面积减少75%以上,沙尘气候明显减弱,连续6年无沙尘暴记录。

  防沙治沙 助力脱贫

  依托防沙治沙,实施林业草原生态工程,能够有效提高林草植被覆盖度,遏制风沙危害,改善生态环境与旅游环境,促进当地旅游业持续发展,带动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山南在雅江北岸沙地区域,实施了万亩苗圃基地、千亩经果林、千亩甘草基地、百亩车厘子基地等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生态种植、生态旅游等多元生态产业扶贫体系和江北万亩林果经济带,建成苗圃基地9028亩,带动当地群众就业252人,累计增收1015.5万元。引进亿利资源、蒙草生态、江平生物等企业,在雅江北岸实施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甘草基地等项目建设,带动就业1432人,人均增收9000元,真正做到了把黄沙荒漠变成宜居家园、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探索实践出了沙生植物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子,为防沙治沙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扎囊县章达村村民达瓦卓嘎对记者说:“我已经在示范区工作2年了,一个月可以拿到4500元工资,这比外出务工要轻松许多。”

  提升意识 共防共治

  防沙治沙作为一项事关农牧民生活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社会事业,离不开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人民群众的参与、专业技术力量的投入。

  近年来,山南市依托“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世界地球日”等活动节点,大力宣传防沙治沙法律法规、政策、先进技术和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参与的防沙治沙和生态修复社会氛围,极大地带动了全市防沙治沙项目建设。在防沙治沙工程实施中,积极引导培养专业技术力量,提升全民防沙治沙能力。通过多年的实践锻炼,逐渐培养出了一批有经验、懂技术、重实践的农牧民治沙队伍。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终年与风沙相伴,可没想到居然有战胜风沙的一天。在技术专家的帮助下,我们村里的百姓大都学会了种树、种草,所种植被的成活率都很高,如今的家乡一改往日风沙四起的景象,变得越来越美了。”达瓦卓嘎高兴地说。

  一块块草方格整齐有序地在沙堆排列,喷灌设备正忙于喷洒……在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作用下,山南市境内的雅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