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佐盖曼玛镇的草原上,一场关于牧区治理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在这里,古老的游牧智慧与现代治理理念碰撞出璀璨火花,孕育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春、夏、秋、冬加春季转场的“五季闭环”服务体系。
“春忙顾不上、夏跑跟不上、秋卖帮不上、冬闲管不上”这四句流传在牧民口中的顺口溜,道出了传统牧区治理的深层困境。
合作市佐盖曼玛镇党委书记石永刚对此深有感触:“牧民跟着水草走,服务就不能‘困’在办公室里。我们常说要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但在牧区,这‘一公里’每天都在移动。”
佐盖曼玛镇牧民年均转场里程超过160公里,最远的夏季牧场距离镇政府驻地达40余公里。“以前去镇上办个事,要一天才能到。”岗岔村老党员德合拉东智回忆。
今年年初全省分类推进“五区”基层党建工作以来,合作市围绕牧区党建工作积极打造“旗映雪域·牧韵羚城”党建品牌,佐盖曼玛镇将这一牧区党建品牌与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相融合,打造“五季闭环”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有温度、有实效的基层善治之路。
这一体系的建立,得益于一次牧户走访,牧民一句“我们放牧看的是草情,不是日历”,让镇党委班子成员豁然开朗——“牧业生产有着比四季更精细的时令节奏,应当按照这个‘生物钟’来设计服务。”
针对春季“牲畜掉膘、饲草短缺、信贷困难”的“春乏关”,镇党委创新推出“三提前”机制:党员服务队化身“牧区快递员”,提前3个月摸排需求、提前2个月调配物资、提前1个月发放贷款,将往年的“人等草”变为现在的“草等人”。
在克莫1号牧草基地,成捆的青贮饲料整齐码放,牧民们排队领取。今年春季,镇党委通过党员中心户收集牧户需求36份,协调发放饲草料2000余吨;联合农业银行为106户牧民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900余万元,确保牲畜安全度春。“往年春季总担心草不够,现在政府提前帮忙备好牧草,心里踏实多了。”牧民才让扎西说。
佐盖曼玛镇组建了一支由党员中心户、镇各中心专业技术骨干等12名党员组成的“马背服务轻骑兵”。他们背着便携式B超机、制氧设备,带着装有政策手册、夏牧服务卡的“服务百宝箱”,跟着牧民转场路线在草原上穿梭,成为流动的“牧民服务站”。
今年以来,这支“轻骑兵”已巡回服务25次,累计骑行行程600余公里,覆盖6个行政村1038户农牧民,现场讲解政策80余场次,代办相关事项23件,调解草场纠纷5起。
为了打通牛的销路,佐盖曼玛镇党委推动构建“线下市场+线上直播+合作联社”立体销售网络,积极对接合作市经济联合总社、合作市电子商务中心,整合养殖资源,打通销售渠道,破解“卖难价低”的困境,今年预计吸引兰州、临夏等地客商30余家,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各村支部已培训储备“牧民主播”12名,为即将到来的出栏季做好准备。
“去年,党员服务队帮我家牦牛做了检疫,还联系好了买家,今年出栏我一点也不担心。”牧民完玛才让充满期待。
冬季是牧民们较为闲适的季节,这时候,牧民有更多的时间去“充电”学习。佐盖曼玛镇党委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征集,梳理出《草畜平衡》《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政策法规课、《高寒棚圈搭建》《牦牛越冬饲料储备》等传统技术课以及《短视频营销》《电商运营》等新技能课,为牧民“传宝授经”,帮助牧民科学养殖,增加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在春秋转场时节,佐盖曼玛镇的党员服务队都会在险要路段设立“临时服务站”,为牧民提供热水、干粮等基本物资,配备应急药品、维修工具和临时畜栏。镇司法所干部也会带领“流动调解队”及时调解草场纠纷。
“现在转场有了‘护航队’,再不用担心半路出状况。”牧民旦增对服务人员充满信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