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祁连山生态学术会议召开 20位两院院士“把脉问诊”
2018年7月27日,夏日甘肃张掖市肃南县祁连山区雨后云雾缭绕似画卷。(资料图)杨艳敏 摄
2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主办,甘肃省气象局、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张掖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气候变化与祁连山生态学术会议”通过视频形式线上召开,旨在进一步完善祁连山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国内各方科学决策咨询合力,实现祁连山绿色高质量发展。
会议为期两天,以“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水资源与区域发展”为主题,20位两院院士将围绕“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水资源与区域发展”三个主题作学术报告。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护好祁连山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张锦刚提出,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生态问题,推动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区域生态功能持续优化,水源涵养作用更加凸显,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强保障。
2022年夏日时节,甘肃张掖市肃南县祁连山下的马鹿养殖基地。(资料图) 杨艳敏 摄
张锦刚表示,这次学术会议,聚焦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冰冻圈科学、水资源利用等内容,共商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问题,搭建了共谋绿色转型发展的良好平台。与会专家学者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带来一场思想盛宴和头脑风暴,为甘肃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弥足珍贵的启迪、鼓励和鞭策。会议的举办,进一步推动祁连山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更加科学高效,为祁连山国家公园和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祖强表示,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地改变我国气候与生态。祁连山是西北地区生态安全重要屏障,生态环境原本就相对脆弱,科学评估祁连山气候变化事实及其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趋利避害,保护生态,一直是气象部门服务甘肃乃至周边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张祖强表示,气象部门将不断建设完善祁连山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开展温室气体天地一体化监测,奠定服务祁连山“碳中和”气象保障基础;持续开展祁连山气候、水文、生态特征科学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技支撑;着力加强祁连山气候变化监测与潜在风险评估,科学实施立体化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工程,逐步恢复和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为祁连山国家公园良性发展提供保障支撑。
该会议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对如何持续做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科学咨询对策建议,为推动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地区保护和系统治理贡献力量。20位两院院士、50余位特邀专家,以及中国气象局、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等专家学者和会议代表线上线下逾千人参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专家学者齐聚迭部 为扎尕那景区资源开发建设“把脉开方”
“扎尕那景区得泰山之雄、兼华山之险、拥恒山之奇、怀嵩山之峻、含衡山之秀,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民俗人文景致,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宝贵遗产。[详细] -
旅游专家齐聚柴达木 把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正在颠覆世界,可以说人类社会移动生活已经是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这也形成了文化移动,已经改变了人类的文明形态。”20日,中国著名旅游专家、社会学博士刘思敏在演讲时说。[详细] -
专家学者“把脉”甘南生态:稳步改善藏区生态环境
谷树忠提出,研究甘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草原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并强调要努力打造甘南生态文明建设典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