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西藏昌都:传统藏医药的现代传承与高原健康使命

发布时间: 2025-08-02 15:29: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连接藏川滇青,以壮丽的横断山脉和奔腾的三江并流闻名于世。这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海拔2000米到5000米的垂直气候带,为各类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科学考察显示,这里拥有药用植物1200余种,其中高原特有品种占38%,包括冬虫夏草、红景天、藏红花、雪莲花等,是珍稀藏药材生长的天然宝库。西藏仙露藏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露藏药)就位于此。


图为西藏仙露藏药有限公司

  昌都的医药历史可追溯至吐蕃时期,公元8世纪,宇妥·宁玛元丹贡布在编撰《四部医典》时,就曾游历昌都地区采集药材、验证疗效。位于昌都的强巴林寺作为藏东第一大寺,其曼巴扎仓(医学院)成为仙露藏药最早的孵化器,僧医们在这里研习《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经典,将药材辨识、炮制技艺与佛教哲学融为一体。

  史书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昌都类乌齐寺高僧桑吉温创作《药方集要》,系统整理了当地80余种特色藏药配方。其中以“仁青常觉”“七十味珍珠丸”为代表的珍贵复方,工艺复杂,成为寺院秘不示人的镇寺之宝。这种封闭式的传承模式虽然保护了知识产权,却也限制了藏医药的普及发展。

  1957年昌都地区人民医院藏医科成立,1987年昌都地区藏医院成立,同时隶属的藏药厂正式建厂。1992年,在藏医药学家措如·才郎的指导下,昌都地区藏医院成功将“水银洗练法”与现代技术结合,研制出第一批珍珠七十丸、仁青常觉丸、旺日西嘎曲登丸等名贵藏药制剂。


图为仙露藏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2024年4月,原昌都藏药厂改制为西藏仙露藏药有限公司,“仙露”意指延年益寿的甘露。企业引进了全自动丸剂生产线,年产量升至70余吨,标志着传统藏药正式走向产业化道路、批量走向市场。

  企业建立了覆盖全地区的GAP(良好农业规范)种植基地,在类乌齐县实施“万亩藏药材轮作计划”,既保障了原料供应,又避免了过度采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保留核心工艺的同时,引入现代质量控制技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监控炼制全过程,使复杂的传统工艺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图为西藏仙露藏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是另一大亮点。企业建立从药材种植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追溯系统,每盒药品都可查询到原料产地、采收时间、检验数据等信息。在重金属控制这一藏药国际化的关键瓶颈上,科研团队通过改进炮制工艺,使成品中汞、砷含量低于国际标准。


图为西藏仙露藏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民族医药在治未病、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目前,仙露藏药已经注册成立9家连锁诊所,并筹建“昌都藏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计划提供“藏药浴、藏式灸疗、藏医食疗”等特色疗法,与昌都的雪山、温泉资源结合,打造国家级健康旅游目的地。


图为西藏仙露藏药有限公司藏香生产车间

  仙露藏药的发展,是传统医学在当代社会寻求的突破。从寺院医明学院的经卷传承到现代化制药工厂的车间生产,从走村串户的行医方式到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仙露藏药正以其特色疗效和文化魅力,讲述着世界屋脊上的医药故事。回望来时路,仙露藏药在坚守“天人相应”核心理念的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现代科技,折射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横断山脉的雪峰,采药人古老的歌谣又在山谷间回荡,而现代化工厂的机械正将这份雪域馈赠转化为呵护人类健康的福祉——传统与现代,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奏响和谐的生命乐章。(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赵振宇)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