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滴滴滴”,3点半的闹钟响起时,加央正睡得香。如果在老家日喀则,此时正是万籁俱寂,晚星垂眸的时刻,但今天加央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猛地坐了起来。他推推同一个房间的同学达娃次仁,兴奋地低声说:“快,今天去看升旗!”原本睡眼惺忪的达娃也马上一个激灵,两人迅速穿衣洗漱,心跳随着期待加速。
7月31日是“山河同脉·京华筑梦”研学活动的第二天,来自日喀则定日县的30多个孩子将在北京度过难忘的几天。加央和达娃走出房间的时候,很多同学们已经等在车边了,他们将乘车抵达距离天安门广场附近,再走路安检进入广场,迎接夏日朝阳升起时那一刻。
图为清晨的天安门广场,人们参加升旗仪式 摄影:赵钊
7月的最后一天,按说是北方最热的日子,但前几天的大雨慷慨地在空气中留下些湿意,清新的晨风拂面,北京的凌晨宁静而充满活力。刚下车的孩子们排成两队,加快脚步,生怕错过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他们同时也打量着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看天空深沉的丝绒蓝与橘黄色的路灯交相映衬,看路边灰色调的高楼轮廓在晨曦中逐渐清晰,看街道两旁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绿植。此时的城市仿若一个巨大的万花筒,给人梦幻陆离之感。
进入天安门广场,视野便一下子开阔了,远处天安门城楼若隐若现。此时的天空已由深蓝渐渐变浅,近处是灰色,远处已露出鱼肚白,加央和达娃有点兴奋了,脚步也快了起来。明明距离升旗的时间还早,但进入广场的人们仿佛生出了共同的默契,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速度,想早一点,更早一点,到距离国旗更近的地方。
暑期的天安门广场更加热闹,不仅有一家老幼同游的家庭,有旅行社带来的各地旅游团,最多的是各种学校、团体组织的大大小小的学生团,他们身着不同颜色款式的服装,共同等待着激动人心的时刻。“山河同脉·京华筑梦”研学团的少年们便是其中一员,他们穿着浅蓝色的T恤,戴着白色的棒球帽,散发着西藏少年的朝气。
图为参加“山河同脉·京华筑梦”研学活动的西藏日喀则定日县中学生们在天安门广场 摄影:张源
5点整,天空渐渐泛白,太阳即将升起。
5点5分,人群稍稍骚动,慢慢向前簇拥,日喀则的孩子们踮起了脚,有的还被同学顶在肩膀上。
5点10分,人们纷纷举起拍摄杆,同时竖起了耳朵。
5点12分,庄严的国歌响起,升旗仪式正式开始。
此时的广场上,激昂深沉的节奏回荡,成千上万个声音轻轻合唱,每个人的音量并不大,汇合在一起却振聋发聩。此时此刻,不论男女老少,不管学生游客,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加央紧紧注视着渐渐升起的国旗,口中唱着国歌,眼神中是坚定,是责任,是憧憬。旁边,他的同学们,达娃次仁,古入曲桑、旦增桑旦......无不神情严肃,眼光热烈。
《义勇军进行曲》演奏一遍只有不到1分钟,却足够32名少年在此刻成长。
“当国旗升起来的那一刻,我感到了国家强大的力量,(给我)满满的安全感,我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深深的自豪!”升旗仪式后,达娃次仁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仍未平复激动的心情。
“国歌一响,国旗一点点往上升起,心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定日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二一班的旦增桑旦戴一副眼镜,清秀又羞涩的她内心澎湃不已。“升旗结束后,大家都脸带微笑,觉得这一趟北京之行,值了!”
图为参加“山河同脉·京华筑梦”研学活动的西藏日喀则定日县中学生达娃次仁(左)、旦增桑旦(中)和古入曲桑(右)在天安门广场上 摄影:赵钊
看一次升旗,是很多中国人心中的梦想,是最真实震撼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国与民同心同在的情感共鸣。虽然在学校也经常会举行升旗仪式,但在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仍给32个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冲击。“山河同脉·京华筑梦”研学活动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和援藏发展基金会共同组织的研学活动,接下来,他们还会到最高学府清华北大研学,到鸟巢水立方游览,到长城一览众山小,这个暑假注定难忘。祖国少年看祖国,西南边陲的少年们,出发了!(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钊 蒋馨悦 苏洋 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