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金丝野牦牛有多珍贵?西藏牦牛博物馆里宝贝多

发布时间: 2025-07-25 14:26: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金丝野牦牛主要在西藏阿里地区群居生活,数量非常稀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西藏阿里大约有300头左右,非常珍贵。”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柳梧新区(高新区)察古大道的西藏牦牛博物馆,大厅里陈列的两头巨大的金丝野牦牛标本令参观者们倍感震撼,该馆藏品管理研究部负责人西热为大家细细讲解,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

  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馆大厅里陈列的两头巨大的金丝野牦牛标本。图左的约16-17岁,体型较大;图右的接近20岁,体型较小 摄影:刘莉

  “金丝野牦牛体型壮硕,比一般家养牦牛大得多,牛角也大得多,再加上一身金色的毛发,让它们在高原上显得格外威风凛凛。这两头金丝野牦牛标本都是用阿里地区林草局将自然死亡的标本材料无偿捐赠制作的。小一点的这头接近20岁,属于高寿了,大一些的这头大约16-17岁,年龄也比较大。”西热说。

  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馆收藏的罕见无角牦牛标本。这种无角牦牛被牧民称为“雍拉牦牛”。据了解,牦牛天生无角的概率约为十万分之一 摄影:刘莉 

  7月23日,“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幸福美丽西藏”网络主题活动记者团一行来到西藏牦牛博物馆。

  西热介绍,该馆是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市的一项重要文化项目,于2014年建成试运行,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该馆以牦牛为载体,展示与之相依的西藏历史文化,从自然与科学的牦牛、历史与人文的牦牛、精神与艺术的牦牛三个部分,详细介绍牦牛的起源、驯化,牦牛与藏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西藏文化以及艺术作品里的牦牛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工程。


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二级文物、用陨铁制作的小牛头挂件。该藏品由王宜文先生捐赠 摄影:刘莉 


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馆收藏的牦牛毛眼罩。该藏品由米玛次仁先生捐赠 摄影:刘莉 

  11年来,该馆始终免费开放,全年开放时间达325天,已接待观众超160万人次。开展的“小小讲解员”“游牧文化研学活动”等特色配套社教活动很受欢迎,“向博物馆报名就有机会参加‘游牧文化研学活动’,可以亲身感受西藏悠久的游牧传统。小朋友们很喜欢。”


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馆内,陈设着来自各地的牦牛头骨及它们故事的展厅 摄影:刘莉

  西热说,“不少牧民群众来参观之后,感慨原来朝夕相处的牦牛竟然蕴藏了这么多故事和文化,特别涨知识。比如,这个展厅里我们设置了牦牛头骨。每个都有名字、性别和存活年龄,还有它的生存地点、海拔高度、主人姓名和它生前的故事。观察这些牦牛头骨就能发现关于牦牛角的特点,牦牛越是生在海拔高的地方,角尖越往上长;若出生在海拔低的地方,则它的角往左右两边长。”

  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馆收藏的2件国家一级文物日土牦牛岩画之一。该藏品由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牧民次仁平措先生捐赠 摄影:刘莉 

  贴近生活、内涵丰富的展陈,促进了群众为博物馆捐赠藏品的积极性。截至目前,馆藏文物近8000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套,二级文物9件/套,三级文物100件/套。许多藏品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馆藏的2件国家一级文物日土牦牛岩画其中的一件就是由阿里地区日土县牧民次仁平措先生捐赠的。


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馆藏品管理研究部负责人西热与该馆以金丝野牦牛形象创作的吉祥物之一合影 摄影:刘莉 

  西藏牦牛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不断改善服务,精心提升展陈水平,将蕴含在牦牛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得既有趣又有深度和温度,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同与好评,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传承、收集、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西热说,未来,希望能与更多博物馆开展合作,把牦牛的故事讲得更好,让更多的人通过牦牛了解西藏、了解中国。(中国西藏网 记者/刘莉)


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馆中表现牦牛群为保护小牛犊一起与群狼搏斗场景的雕塑 摄影:刘莉


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馆收藏的各地艺术家以牦牛为主题创作的各种艺术品 摄影:刘莉

(责编: 李雅妮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