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 援藏是难得的人生历练

发布时间:2022-08-03 14:3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近日,中央单位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抵达西藏。未来三年,他们将在雪域高原挥洒汗水、奉献青春。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中国石化援藏干部王飞三次援藏的感人故事。

  地处海拔4750米的藏北班戈县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是一片苦寒之地。援藏,即意味着巨大的付出。

  尽管作好了各种思想准备,来到班戈县,王飞还是吃了一惊:全县4万人口,年财政收入仅有千万元。

  “以前一直在发达地区工作,即使一个乡镇,每年财政收入也会过亿元。”王飞感慨地说,“到了藏北,才知道发展意味着什么。来到班戈,看到落后现状,真是坐不住啊!”

  尽管有高原反应,头痛、胸闷,但到班戈没几天,王飞就一头扎到乡下。

  跑基层,访群众,听汇报,理思路……作为班戈县分管援藏和招商等工作的常务副县长,上任伊始,王飞的时间就在高原反应与高强度工作中交替度过。

  这是他的第二次援藏。

  2013年,刚刚结束第一次援藏的他,再次告别家人,作为中国石化第七批援藏干部,从安徽来到藏北高原,在氧气不及平原一半、年平均气温只有零度、自然环境恶劣的那曲地区(现那曲市)班戈县,开始他的第二次援藏生涯,获得那曲地区首届“五一”劳动奖章。


这是王飞(左)在“下乡”时,牧民群众给他敬献哈达(唐召明提供,2013年8月29日摄) 

  不惑之年的王飞,到班戈半年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村庄,晒黑了脸,记满了“流水账”,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当地经济的新措施。

  王飞在调研中发现,虽然经济基础薄弱,草原植被脆弱,但班戈县地处青藏铁路和省道附近,有它的区位优势。

  可要在二三十亩地草场才能养活一只羊的地方发展经济,谈何容易?要发展当地经济,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有着研究生学历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王飞,上任后勇敢地挑起重担。他一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在为招商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时,重要的是用真情和热诚来打动企业在班戈县投资创业。”王飞深知在这片高寒缺氧、观念落后的地方引进投资的难处。

  两年过去,他率领县招商办等职能部门的藏汉族干部,以真心诚意及高效率,为班戈县成功引进了投资金额约为8.18亿元的7家企业,项目涉及畜产品开发、光伏发电、旅游开发、水资源开发、新型材料研发、非金属矿开发等多个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通过招商引资,班戈县蛇纹岩玉石矿等多种新型材料和高原生态畜产品、20兆瓦光伏发电、纳木错恰多朗卡岛及环湖旅游等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并建起了藏绵羊从补饲育肥,到肉制品深加工的现代化畜产品实体企业,以“公司+基地+牧户”的模式,努力打造高原生态现代化家庭牧场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王飞积极强化品牌意识,帮助当地抢注了“念青唐拉”“纳木错”“圣象天门”“色林错”等十多个地理性商标,还注册了涉及旅游、工艺品、地方特色产品等30个商标类别,以及300多个商品名称和服务项目的版权。他认为,“当地经济发展要有远虑,这些注册商标未来一定会是一大笔无形资产。”

  这是王飞在班戈县青龙乡六村“浩秀泉”水旁,介绍班戈县与中国石化将合作开发的冰川矿泉水项目(唐召明2015年5月20日摄)

  我在采访中看到,班戈县与中国石化合作开发的冰川矿泉水项目进展顺利。在班戈县青龙乡六村山脚下多处喷涌汇集的“浩秀泉”水,顺山势蜿蜒、静静地流淌到秀美的申错湖。

  “经西藏地勘局地热大队一年多的勘察和检测,此泉水完全符合矿泉水各项指标。它是念青唐古拉高山雪融水,经过地下复杂构造涌出地面,日可开采8000方,是经济上的‘聚宝盆’。”王飞如数家珍。

  王飞从进藏那天起,下基层作调研,访贫问苦,连续工作8个月也不肯休息。

  由于长期缺氧,工作不要命的他,每天嘴唇乌紫,加上只有三四个小时的浅睡眠,他常常整天头昏脑胀、头疼欲裂。同事劝他休息几天,可他都以事情多为由婉言推托。

  有天晚上,王飞突然感到头晕恶心。同事见他大汗淋淋,脸色惨白,将他送到县医院。医生诊断他的疾病是因工作劳累和血糖过低所致。经过治疗,身体刚有好转,他又回到工作之中。

  经过王飞努力,班戈县2016年成功加入“电子商务进农村全国综合示范县”的行列,电子商务为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便捷、快速的流通渠道,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堆龙德庆县玛卡种植园2015年在班戈县投资建设了10座高海拔暖棚,成功试种出价值高、从外面引进的玛卡,产量约2000公斤,为发展当地暖棚种植业又找到一条新路。

  “与其苦熬消耗生命,不如苦干燃烧青春。在藏工作不能留遗憾!”王飞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为实现援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王飞帮助班戈县亏损采石厂筹资金、找销路,使其恢复生产,并成功组建“班戈县念青唐拉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和“班戈县供销联合社”。特别是后者的供销、生产和信用,使牧民群众实现了新型合作关系的“三位一体”。

  2013年11月7日,距离班戈县城28公里处的一辆油罐车发生侧翻交通事故,油罐内装有24吨汽油,且油罐倒地撞击后破了一个洞。情况危急!王飞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

  油罐内的汽油必须尽快安全转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关键时刻,王飞带领同事,一边采取紧急措施,一边向370公里外的拉萨中石化驻藏企业紧急求援,一辆带吸油泵的配送车赶至班戈县参加抢险。

  为确保汽油转移过程中的接卸安全,王飞冒着夜间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克服高原反应,凭着十多年石化行业油品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工作经验,一直坚守在救援现场进行指挥和技术指导。因配送车吨位小,要一趟一趟转运才行,王飞就目不转睛地一趟趟地看着转运,忙碌一个通宵,把所有汽油转移完毕,消除安全隐患后,才放心离去。

  看似文质彬彬,做事却果敢坚定的王飞常说:“我不是来‘镀镀金’或数日子的,我到班戈县就是要在任期内,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当地群众做点事。”

  通过援藏资金的投入,王飞帮助班戈县普保镇六村完成了温室大棚的配套建设,并请达孜县草莓种植人员作技术指导。经一年多的种植,各类经济作物和蔬菜长势良好。这个村还尝试利用这两个240平方米的阳光房,开办“采摘园”和“牧家乐”。

  从2013年起,在落实中国石化援藏助学基金项目的同时,王飞还与北京宏昆慈善基金会联系,在北拉镇和青龙乡两所小学开展“手拉手”助学活动,共捐款、捐物30多万元,还资助了11名在内地读书的当地藏族大学生。

  2016年9月1日,通过王飞联系对接,班戈县与这家基金会签约设立“班戈县宏昆爱心基金”,进一步扩大民间捐助范围和帮扶对象。


这是王飞在看望中国石化班戈县小学的藏族孩子时合影留念(唐召明提供,2013年8月30日摄)

  2015年9月底,中国石化班戈小学二期扩建工程竣工,当地干部群众热切盼望着投入使用。关键时刻,却遇到了几百万元配套资金的缺口。

  到年底,一般是很难申请追加当年项目资金的。焦急万分的王飞一次次向总部报告,一次次说明缘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飞争取下,最后拿到当年度300万元配套援助资金,让藏族孩子如期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西藏独有的雪域风光,藏族同胞所给予的厚爱,让我深深爱上了这片热土。”王飞说,“第一次进藏,我是加油站部门负责人,三年里创纪录地新开11座加油站。那时没日没夜地干,藏族员工给我起了个吉祥的藏族名字,叫‘德吉杰布’(平安王者)。”

  为了支持王飞安心在藏工作,他的妻子在他2010年第一次援藏时,毅然办理停薪留职,照顾双方年迈体弱多病的老人,接送上学的女儿。2013年6月在藏工作期满,赶上中石化援藏干部换届,王飞主动请缨留下来,为西藏的发展继续发出光和热。

  2018年,曾经援助班戈县的第七批援藏干部王飞和第五批援藏干部陈志清又“不约而同”地再次来到西藏,分别担任中国石化西藏分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他们说:“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希望我们能够再次回到熟悉的第二故乡发挥作用,我们也特别高兴,一定克服各种困难,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待!”

  这是王飞的第三次援藏。

  2019年9月25日,我从北京来到拉萨时看到,中国石化西藏分公司主要从事油品营销与服务、非油品营销与服务、营销网络建设等业务,是西藏成品油保供的主渠道之一。截至2019年底,中国石化西藏分公司累计销售成品油近40万吨,解决近1000人的就业问题。

  当问及王飞是否觉得亏欠家人太多时,他回答,“家庭账和感情账是永远算不清的。在藏这些年,我每天在规定时间和家人通电话、报平安。因为我也想念家人,只是白天忙尽量不去想罢了。晚上打开电视只看新闻节目,不愿意看感情剧啊!”

  王飞向我们谈及女儿,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第一次进藏,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她学习一直都很好,奖状挂满了房间。第二和第三次赴藏临别时,女儿依偎在我的身旁,紧拉着我的手不放,令我感动,并暗下决心:再大的苦都能吃,再大的困难都不怕!”

  “援藏是难得的人生历练。”他说,“这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