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近视神药”慎用! 专家教你预防“小眼镜”的正确做法

发布时间: 2025-06-30 16:17:00 来源: 科技日报

  近日,沈阳兴齐眼科医院表示,其互联网医院暂停销售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又被称为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这款滴眼液曾一度风靡网络。许多家长认为该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具有缓解作用,称其为“近视神药”。

  那么,阿托品是什么?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真是“近视神药”吗?此次网售叫停事件又释放了什么信号?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有明确适应症 并非适用于所有近视患者

  阿托品滴眼液是一种竞争性毒蕈碱受体(M受体)拮抗剂,其主要成分就是阿托品。根据阿托品浓度不同,阿托品滴眼液可分为0.01%、0.02%、0.1%等不同类型。一般来说,综合考虑阿托品的有效性、副作用、停药后反弹概率等因素,目前临床大多数使用低浓度(即0.01%)阿托品滴眼液。

  现有实验数据显示,阿托品滴眼液可能是作用于多靶点、通过多种途径延缓近视进展的。“它的主要功能有两方面:一是控制眼轴增长。眼轴增长就会加速近视的发展,所以控制眼轴过快增长是防控近视很重要的一环。而阿托品滴眼液可缓解巩膜缺氧、脉络膜血流灌注压增加,从而抑制眼轴增长。二是放松眼部肌肉。阿托品滴眼液能阻断胆碱能神经对睫状肌、瞳孔括约肌的支配作用,有效缓解眼部肌肉痉挛和疲劳,放松眼睛,进而达到控制近视发展的作用。”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具名的眼科医生告诉记者。

  近年来,确实有研究发现,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以延缓儿童近视的发展。不过,阿托品滴眼液有特定的临床适应症,并不适用于所有近视患者。上述医生表示,从年龄上来看,该药品使用人群应为4周岁至青春期的近视患者,但小于6周岁的儿童若用此药需进行更加严密的监控和随访;从度数上看,阿托品滴眼液适用于每年等效球镜度数增长超过50度的人群;此外,有高度近视遗传史等快速进展危险因素的人群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

  上述医生强调,患者选择药物要综合考量其有效性、副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等。

  不能逆转近视 具有一定副作用

  在有些家长眼中,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不仅能够延缓近视发展,甚至可以治愈近视,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对此,上述医生解释称:“真性近视一旦出现就很难逆转。我们只能控制近视度数不要过快增长,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是控制近视增长的一种方法,但它不能治愈近视。”

  在2020年5月国家卫健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魏文斌表示,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不是“神药”,有一部分儿童使用后会出现怕光、近距离视物不清、药物过敏等情况,还有一部分孩子即便使用了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也不能够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

  因此,专家不建议自行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上述不愿具名的医生表示,如果打算使用这种滴眼液,首先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让眼科医生了解病情并给出专业建议后再使用。家长则要充分了解此类药品的效用与风险,不能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就给孩子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有业内专家表示,通过“互联网医院渠道+院内制剂资质”方式开具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能存在处方审核不严、扩大使用范围、加大随访观察难度的风险。

  提及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暂停网售一事,上述不愿具名的医生认为,这是利好消息。一方面,这有利于规范阿托品滴眼液的使用。目前国内获批的阿托品滴眼液都是以院内制剂形式获批的,暂停线上销售,凭借处方才能购买阿托品滴眼液,相当于加强了医生的把关作用,有利于监控用药效果,规范管理青少年的近视诊疗流程,也符合全病程管理要求。另一方面,这件事受到关注意味着大家对青少年近视问题越来越重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

  魏文斌表示,不要只依赖眼药水来防控青少年近视,减少近距离用眼、注意用眼姿势、增加户外运动才是防控近视最重要的方法。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擅自停药有风险:夏季血压降低不等于高血压被“治愈”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会发现自己的血压降低,甚至回到了正常范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汪宇鹏介绍,夏季气温较高,人体的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从而导致血压下降。 [详细]
  • 治疗痛风,藏医有招(医说新语)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也是体内嘌呤类化合物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详细]
  • 我国慢性病防治有成效 识别干预亟待加强

    慢性病综合防控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大慢性病占我国疾病经济负担超90%,我国55岁至64岁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达62.3%。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