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关注:扫码点餐,不应该是唯一选择
前不久,西北某市市民王先生到一家餐厅吃饭,当他呼唤服务员准备点菜时,服务员却告诉他:“请扫码点餐。”王先生追问能否通过纸质菜单点餐,服务员说:“抱歉,我们餐厅只能线上扫码点餐。”
眼下,很多餐厅都推出了“无接触服务”,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完成排队、点餐、结账等多项服务,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工营运成本,提升了营运效率。然而,有些商家因此取消了人工点餐服务,这让一部分消费者感到烦恼。
“现在只要到餐厅吃饭,服务员就要让我扫码点餐,如果我坚持要通过纸质菜单点餐,服务员的态度立马就冷下来,好像我是个麻烦的人。”在某保险公司工作的贾女士今年40岁出头,对于移动支付等消费新模式,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但对我来说,在与服务员交流的过程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菜品,这种用餐体验是扫码点餐无法替代的。而扫码点餐破坏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甚至有种吃饭在赶时间的错觉”。在贾女士看来,扫码点餐应是可选项,而不应该成为唯一选项,应当由消费者决定是否扫码点餐,而不是由商家“一刀切”。
一些老年人也在面对扫码点餐时犯了难。“现在一到餐厅,听说是扫码点餐,我心里就直打鼓。”陈先生今年70多岁,虽然也在使用智能手机,但并不熟练。“有一次,我跟老伴到餐厅吃饭,在扫码点餐上就花了半个多小时,页面上的字太小,看不清楚,操作又很麻烦,一不小心就点错了,只好重新来一遍。”陈先生的遭遇不少老年人都曾碰上过。
还有些消费者不愿意使用扫码点餐,是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有些商家扫码点餐,强制要求消费者关注商家的公众号或者下载应用程序,然后没完没了地推送垃圾信息。”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准备用餐的顾客,他表示有些商家把消费者用餐过程当作免费推广,吃过一次饭后,每天都在推送信息,烦不胜烦。此外,还有些商家在扫码点餐时,要求消费者提供姓名、电话等各种信息,或者要求开通访问位置信息权限,这让一些消费者感到不安全。
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商家使用扫码点餐的方式可以理解,但不能滥用,“在点餐方式上,消费者享有充分的选择权,既有权选择通过服务员点餐,也有权选择扫码点餐。商家不能只考虑成本,而不考虑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尤其不能忽视一部分老年消费者的需求。”
陈音江认为,扫码点餐还要注意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有的商家过度采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又没有采取足够安全的技术手段和硬件设施来确保个人信息安全,有的商家甚至没有经过消费者同意,就随意给消费者发送广告信息,“这些做法都损害了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健康是最好的“寒假礼物”
近日,宁夏银川萌娃在客厅练习轮滑基本功的视频让不少网友忍俊不禁。[详细] -
运动后血压高、降得慢很危险
大量研究证实,适量运动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运动后也要关注血压情况,因为最新研究发现,运动后血压升高幅度与死亡风险相关。[详细] -
缺铁性贫血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
在血液科门诊,经常遇到一些病人,因为乏力、头晕等一些不特异的症状,在其他科室做了很多检查,最后发现是缺铁性贫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