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话“山楂”
寒秋最爱山里红,树树挂满红灯笼。
酸甜适口开脾胃,活血散瘀心脑清。
生津止渴可入药,消食化积肠道通。
江湖郎中施妙手,冰糖葫芦显神功。
儿时最甜蜜的零食要数果丹皮和糖葫芦了,那时觉得吃一串糖葫芦,就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了。用山楂制成的果丹皮,也是一种大众化食品。
山楂自古便是有名的“果子药”。山楂是我国的原产植物,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古代文献《尔雅》一书中即有记载,称之为“朹梅”,作为药用也有1500多年了。最早载于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明代李时珍说“赤瓜、棠梂、山楂一物也”。中医认为,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主治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楂里含有山楂酸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艾滋病病毒等作用。西班牙学者研究发现,细胞感染艾滋病的病毒,在丝氨酸蛋白酶作用下,会被释出扩散到其他细胞,山楂酸则能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山楂中的类黄酮成分能抗御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强化细胞膜、使受损细胞再生、保护肝脏、抗过敏、防血栓、调节免疫、抗炎、抑制癌肿、延缓人体衰老。山楂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能扩张血管并增加血流量、防止心律不齐、降低血清胆固醇、抗炎等。
山楂虽好,但是也有一些人食用时需要注意。儿童、胃酸分泌过多者、病后体虚及患牙病者不宜食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儿童在牙齿发育的时候,大量吃山楂对牙齿健康不利,吃完之后要记得及时漱口刷牙,以防损害牙齿。孕妇刚怀孕的时候,难免会有呕吐等反应,常喜欢吃酸的东西,这时不要选择山楂,因为其有破血散瘀的作用,能刺激子宫收缩,易引发流产。(作者系北京市朝阳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冬季养生 天麻用起来
冬令时节,天麻进入最佳采收季节。天麻俗称“定风草”,最广为人知的效用就是“补脑”,它既可入药,也可入膳。[详细] -
养护血管 中医送你三道护心饮
平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周边的人说要去医院“通血管”,主要是清除血管里的杂质及淤血,让血管更宽敞,让血液流动更顺畅。[详细] -
冬季保护心脑血管,用三七
因为冬季寒冷气温下降使人体耗氧量增加,为维持正常的体温,血管会收缩,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