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健走最强身
受访专家:北京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陈雪丽
每天清晨或傍晚,总能在小区、公园中见到很多老人在健走。北京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陈雪丽介绍,健走可提高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对老人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脂肪肝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也有助于降低老年痴呆症的患病风险。但是,简单易行不代表绝对安全,陈雪丽提醒,老人身体状态与年轻人不同,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速度不宜快。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病,身体状态也随增龄变化。因此,老人健走时不要与他人攀比,选择适合自己的步速,以走路时气息微喘但不影响说话为宜,以免引起血压升高、膝关节损伤。
步幅别太大。健走时要抬头挺胸,肩部和手臂都要放松,摆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颈肩僵硬、受损。同时,小腹应随着运动的频率进行舒展和收紧,可以很好地锻炼腹部肌肉。为了减少膝盖周围的肌腱负担,步幅不宜过大,以身高的45%~50%为佳;两足之间的距离(即步宽)也不宜过宽,走路时想像自己走在比肩膀略窄的两条线上,可以增加行走时的稳定性。
及时补水。健走时身体缺水会感觉疲劳,且血液浓度升高,可能导致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因此,老人在健走前可先喝1~2杯水(50~100毫升);健走过程中或刚走完时,若有口渴的感觉可以补充1~2口水,注意小口慢咽,防止因喘息出现呛咳。老人可根据身体和疾病情况,选择补充饮用水或运动饮料。
至少20分钟。健走20分钟以上才能在消耗热量、燃烧脂肪、降低胆固醇等方面带来较好效果。
陈雪丽提醒,每次运动时长、强度都要根据当时的身体状况决定,以主观“稍感费力”为宜:锻炼后的状态应是微微有汗、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身体稍感疲劳、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以消失,次日感觉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一定要避免健走后出现大汗淋漓、气喘胸闷、头晕眼花等情况,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若脉搏在运动后15分钟尚未恢复,需要及时请医师判断、更改运动方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茶、苹果和浆果等黄烷醇含量高的饮食可降低血压
英国雷丁大学、剑桥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营养学家使用客观的标准测量数万名英国居民的饮食后发现,食用富含黄烷醇的食物和饮料的人血压较低。[详细] -
茭白本是“植物肿瘤”
茭白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和肥而不腻的五花肉是绝配。但你知道吗,茭白其实是一种“植物肿瘤”,是生病植物的特殊“果实”。[详细] -
香菇的香味从哪儿来
炒菜或煲汤时放几个香菇,味道会格外鲜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