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养肺要“温润静”
入秋之后,天气依然很热,许多人仍保持着暑天吹空调、吃冷饮的生活饮食习惯,即所谓的“秋行夏令”。气温虽然不变,但节气已转换,秋风起,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天地阳气渐收,稍不注意就会受到外邪的攻击。
中医认为:“肺为清虚之体而居高位,为五脏六腑之盖,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感六淫之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多先犯肺,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而发病。”也就是说,肺为娇脏,忌寒热忌燥忌悲,所以秋季养肺要做到“温”“润”“静”。
穿衣“温”。肺为华盖,与喉咙鼻子相连,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秋季温差变化大,呼吸不畅、鼻塞感冒等症状比较常见。入秋后,鼻腔黏膜对早晚的冷空气刺激感到不适,容易伤风、感冒、流鼻涕。因此,早晚要适当添衣,还可以多按摩鼻子,既调养肺气,还能预防鼻塞流涕。
饮食“润”。1.补肺防燥。入秋以后气候干燥,“燥则润之”,建议多吃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如莲子、百合、银耳、南瓜、枇杷。脾胃功能虚弱、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吃茯苓、芡实、山药、小米、白扁豆,口干舌燥者可以加麦冬、石斛、太子参等。推荐两个食疗方。一是增液汤:取玄参15克、麦冬12克、生地12克,一起煎水,出现口干口渴、复发性口腔溃疡、习惯性便秘、慢性咽炎等情况可以服用。二是银耳百合羹:银耳、百合性味平和,二者一起煮羹饮用,可以补气养阴、润肺止咳、宁心安神,适合容易上火、虚不受补的人群。 2.少辛多酸。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可见食酸收敛肺气,食辛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建议大家尽量少吃生姜、辣椒等辛味之品,适当食酸味果蔬,如番茄、乌梅、葡萄,以助养肺。
情志与运动“静”。秋在五脏对应肺,肺在志为悲,所以秋季要尽量内心平静,神志安宁,情绪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应主动自我调节,防止损伤肺气。“静”不代表不运动,而是说运动不宜激烈,可选择轻松平缓的有氧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防止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吃火锅你会把剩下的菜“埋”到锅里吗?
记者近日走访重庆主城区一些火锅店时发现,在全社会提倡节约光荣、拒绝浪费的大环境下,一些食客为了防止店家二次回收,将剩下的菜煮进锅底,表面上看都光盘了,其实锅里另有乾坤。[详细] -
“白细美”的粮食背后 是不必要的损耗和营养流失
如今精细加工的粮食产品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但看起来“白细美”的粮食背后,存在过度加工带来的粮食损耗问题。[详细] -
不管年纪多大 戒烟都有益处
研究表明,早戒烟可以远离慢阻肺、心肌梗死、肺癌等28种疾病。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F17.2,称为烟草依赖,表现之一为躯体依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