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十人九痔”?
经常听到“十人九痔”之说,可见痔疮发病率之高。古人说:“痔者,峙也。”在古代,痔为突出之意,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痔,不特生于肛门边,如鼻痔、眼痔、牙痔等。但现在痔即指肛门痔。
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缘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或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男女老幼皆可为患,其中以青壮年占大多数。根据发病部位不同,痔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
内痔是齿线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扩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其临床常以无痛性便血为主要症状,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间歇性,每因饮酒、过劳、便秘或腹泻时使便血复发和加重。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贫血。
外痔是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下的痔外静脉丛扩张,或痔外静脉破裂或肛缘皮肤因炎症增生而形成的肿物。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和血栓外痔。临床特点为肛门异物感及肛门坠胀、疼痛。
混合痔是指内、外痔静脉丛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和外痔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混合痔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表现。
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认为痔疮多因脏腑本虚,静脉壁薄弱,兼因久坐,负重远行,或长期便秘,或泻痢日久,或临厕久蹲努责,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晶,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燥湿热下迫,气血瘀滞不行,阻于魄门,结而不散,筋脉横解面生痔。或因气血亏虚,摄纳无力,气虚下陷,则痔核脱出。
中医治疗痔疮方法多样且效果显著。内治主要以口服汤剂为主。风热下迫,灼伤肠络,或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以致便结,擦伤痔核血络,热迫血妄行,则见便血,血色鲜红。风性善行,则下血或呈喷射状。口渴、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治以清热凉血祛风,方选凉血地黄汤加减;湿热下迫大肠,迫血妄行,则大便下血。湿热蕴结,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痔核肿物脱出。湿性重浊,则肿胀疼痛。热胜肉腐,则糜烂坏死;口干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之象。治以清热利湿止血,方选止痛如神汤加减。身体素弱,脾虚气亏,不能统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则大便带血。脾虚下陷,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肛外。脾虚运化失常,则纳少便溏。脾虚则气血无以荣养肌肤,故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弱为脾气亏虚之象。治以健脾益气,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外治可用苦参汤煎水清洗以防感染。痔肿痛时用痔疮膏或黄连膏外涂。如果痔疮严重,或经常肿痛出血,中医也会考虑结扎疗法治疗。结扎疗法是指用丝线结扎痔核根部,以阻断痔核的气血流通,使痔核坏死脱落。
痔疮高发容易反复,生活起居需格外注意。平时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大便时不要久蹲。及时治疗肠道急、慢性炎症。保持肛门部清洁,坚持便后用冷开水洗浴。少食辛辣刺激之晶,多吃蔬菜水果。(作者系北京朝阳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成语里的中医: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是一个很励志的成语,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说的是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详细] -
身体总怕冷,阳虚如何调理 ? 且听专家怎么说
我们身边总有些人特别怕冷,哪怕是秋老虎的季节,别人热得大汗淋漓,恨不得24小时空调不停,但这些人吹风扇就觉得很冷,更是不敢开空调,稍不小心遇冷就会感冒。[详细] -
防燥热防感冒 三种食药材膳方请收好
处暑已过,但岭南地区此时气候仍在闷热之中,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彭康教授提醒,立秋时节防暑措施依然不容忽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