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美甲消费避坑指南

发布时间: 2025-03-27 09:03:00 来源: 西藏日报


市民正在做美甲。图/余书冉


图/余书冉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今,医美、美甲、美睫不再是小众爱好,已然成为众多消费者生活中的“标配”,承载着大家对美的追求。然而,近日一名坐拥千万粉丝的知名博主发布了一则“美甲历险记”短视频,曝光了美甲行业的充值套路,众多消费者纷纷涌入评论区,分享自己在美甲消费过程中遭遇的“陷阱”经历,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奈与愤怒。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记者深入调查,发现“美甲”随意定价、“办卡跑路”频频发生、“强制消费”屡见不鲜……

  “美丽”陷阱 隐形消费与套路“PUA”你遭遇过吗?

  藏历新年后,拉萨街头的美容店铺迎来客流高峰。2月26日晚,市民玉珍拉姆与嫂子次央相约去做美甲美睫,因常去的店铺爆满,她们就去朵森格路的“璀璨美甲店”。店员热情推荐了价值399元的“漫画C翘款”假睫毛,并承诺“20分钟快速完成”,而以往同款服务需耗时近一小时。然而,在种植过程中,玉珍拉姆多次感到眼睛刺痛,店员却未解释原因,也未告知睫毛材质、护理事项及收费明细,仅在结束时提醒“十天后可免费补种”。

  记者借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热度,进一步调查发现,此类现象并非个例,多家美容店将服务时长差异归因于“消费者皮肤敏感度”“款式工序复杂度”。更有消费者反映,曾遭遇店员以“本甲基础差”等话术强行推销高价甲片,或将成品瑕疵归咎于消费者自身条件。行业缺乏统一服务标准,使得价格、质量、时长均成为“黑箱”。

  美甲爱好者阿旺拉姆的遭遇,进一步暴露出行业套路的模式化。她想在本甲上绘制小红书热门款式,却遭到了店员三次阻挠:“本甲厚度不达标”“图案必须用甲片呈现”,甚至直言其指甲“不美观”。在她坚持拒绝百元甲片后,店员完成的成品与样图差异显著。阿旺拉姆当场表示,做出来的款式跟自己想要的款式并不吻合,想要重做时,店员告诉她,因其本甲不美观,做出来的款式只能是这个样子。

  无奈之下,阿旺拉姆在另一家店重新做了一遍,这一次她很满意。经过这次事件后,阿旺拉姆只选择熟人熟店。“我都不敢随便去一家店做美甲,只想去自己信得过的店铺。”阿旺拉姆说。这种将商业欺诈包装成专业建议的“美丽PUA”,让消费者在颜值焦虑中沦为待宰羔羊。

  采访中,还有消费者表达了她们的担心。“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很多美甲店不会实行一客一消毒的行业要求,这也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这几年我做了很多次美甲,店员从来没有主动告知工具都已经消过毒,甚至在美甲店没见过消毒柜,导致我现在很害怕去做美甲。”次央说。

  乱象丛生 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相对薄弱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消费者都遭遇过服务敷衍、材质不明、价格不透明、附加各类名头的隐形消费,甚至将成品质量不佳归咎于消费者本身。此外,在走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多家美甲店并没有消毒柜,店员虽声称店里有微型消毒柜且每日消毒,但记者并未在店里见到。

  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一些美甲店在推销产品时,存在夸大其词,对商品的品质、材质等信息进行模糊描述,甚至故意隐瞒一些重要信息。例如,对于美甲所使用的指甲油、甲片等产品,一些商家并不会明确告知消费者其品牌、成分、质量等关键信息,而是用一些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让消费者难以判断其真实品质。

  在价格方面,一些商家存在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商家在宣传时可能会给出一个看似优惠的价格,但在实际消费时,却会巧立名目增加额外费用。有些商家甚至会在消费者付款时才告知一些额外的服务费用,让消费者感到措手不及。记者走访发现,拉萨很多店铺门牌贴着“美甲180元”的广告标语,但大部分消费者表示,做完美甲才被告知广告上写的是基础价,底胶、手绘图、甲片、建构等价格另算。也有的消费者表示,自己在美甲店被诱导办理了高额的会员卡,结果没用几次,店家就关门,人去楼空;有的则遭遇了所谓“特价服务”的陷阱,实际消费远高于宣传价格。

  有不少消费者吐槽:“现在做个美甲都要花时间精力做足功课,才能避免被骗。但是这类内容商家本身就有义务告知消费者,这是我们本就应该享受的消费权益。”这些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美甲行业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在美甲、美睫等行业,消费者有权知晓商品品质材质、具体项目价格以及后续的养护等事项,但实际上,不少商家并未严格执行这些准则,导致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常常感到“稀里糊涂”。

  维权建议 消费者有自主消费权 对捆绑销售说不

  为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针对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怎样维权等问题,记者采访了西藏国昂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枫。他分析道,市面上的美甲店推出的商品服务品类繁多、收费复杂不能成为不明码标价的理由,依据《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第三十五次修订)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规定明码标价。明码标价应当做到价签价目齐全,标价内容真实明确,字迹清晰,货签对位,标识醒目。如价格变动时,应当及时调整。除与消费者另有约定外,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得收取任何未标明的费用。

  李枫提醒,消费者有权自主消费,对捆绑销售说不。依据《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第三十五次修订)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一些商家在消费者实际消费时,通过巧立名目增加额外费用实现捆绑消费,这种行为限制了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违反自愿原则。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5年1月1日实施)第二十三条规定,经营者收取预付款后终止营业,既不按照约定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又恶意逃避消费者申请的退款,消费者请求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经营者行为涉嫌刑事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例如,经营者通过虚假宣传诱骗充值后转移资金、注销公司,即符合惩罚性赔偿要件。

  李枫建议,消费者在遇到商家捆绑销售、商品没有明码标价等问题时,务必保留合同、收据、录音录像等证据,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必要时可以通过司法途径维权。同时建议相关行政监管部门,通过信用惩戒、行业准入限制等措施,推动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市场环境。建议相关司法部门发布典型案例警示“职业闭店人”等恶意逃债行为,筑牢司法防线。

  爱美可以 不要掉入“美丽陷阱”

  美容美甲,本应是让消费者追求美丽、放松心情的项目,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从“天价美甲”到“办卡跑路”,再到“强制消费”,种种套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美的追求,设下重重陷阱,让人在追求美丽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了许多受害者。她们或是因为轻信了商家的宣传,或是因为对行业规则不了解,最终掉入了消费陷阱。这些经历不仅让消费者损失了金钱,更让她们对美容美甲行业失去了信心。

  在揭露这些乱象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薄弱。许多消费者在遭遇侵权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没有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助长了不法商家的嚣张气焰,让他们得以继续为所欲为。

  因此,呼吁广大消费者,在追求美丽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避免掉入消费陷阱。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美容美甲行业的监管力度,打击不法商家的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责编: 贾春玲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