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西热的奋斗故事:执念在心间 创业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1-06-17 10:26:00来源: 西藏日报


西热在城关区做防治艾滋病公益宣传。


尼玛次仁(左)和西热。


央萨扎念举行扎念琴培训班结业典礼。


西热在城关区统建社区开设的央萨书店。


西热在基层为农牧民群众宣讲健康卫生知识。


西热为筹集防治艾滋病公益宣传工作资金而制作的藏式背袋。


西热组织大学生在基层开展防治艾滋病公益宣传和文艺演出活动。


西热。


农牧民创业培训学员给西热赠送锦旗。

  1989年,西热出生在日喀则市昂仁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不幸病逝,母亲改嫁后与继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妹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西热勤奋读书、分担家务、照顾妹妹,比同龄的孩子更早懂事,骨子里有一种不屈的精神和异于常人的坚强。

  小时候,西热就非常喜欢读书,热衷于西藏以及国内外的经典文学故事,还喜欢将故事中的精彩环节与身边的同学分享,以至于大家用故事中人物的名字给他取了绰号“朗达尔”。到现在,他依然酷爱读书、创作,踊跃参加各类文学活动。

  2010年,西热考上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并在班上担任了宣传委员。在上大学时,西热就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和社团活动。2012年,西热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带领大学生志愿者跟随日喀则市诺倍儿童福利院院长尼玛次仁到日喀则的乡村做防治艾滋病宣传。这仿佛是一次心灵之旅,西热被尼玛次仁的公益力量深深打动,也因看到基层农牧民群众当时对防治艾滋病知识的缺乏而深感焦虑,他下定决心要做一名防治艾滋病志愿者,于是他开始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踊跃参加相关的公益活动。

  大学毕业后,西热并没有急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依然奔波在宣传防治艾滋病知识和为患者提供帮助的路上,他也因此被评为“中国阿里巴巴正能量合伙人”。2015年,为了筹集基本的生活费和下乡宣传防治艾滋病的交通费,西热开始自己制作并出售一些小东西,如记事本、揉糌粑的唐酷(一种袋子),以及在微信上卖家乡的扎念琴。

  “那时,我做着防治艾滋病公益宣传工作,母亲因我没有固定收入而特别担心,每次打电话都会流眼泪。”到了2016年,西热居住在拉萨市城关区狭小的出租屋里,囊中羞涩,这让西热创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首先是因为当初选择这条不寻常的路时,家人尤其是自己那柔弱的母亲非常不支持不理解,担心他的生存、生活以及成家各方面的问题,创业能够让家人安心,给自己的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此外,在做防治艾滋病公益宣传上遇到资金困难,特别是想对一些患者提供帮助时,常常无能为力。如果有自己的事业,就可以将公益活动做得更好,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的人。

  2016年底,西热结合自己的爱好在城关区统建社区开了一家小小的书店,并取名为“央萨书店”。虽然书店的经营并不算成功,但却为日后的成功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经营书店的过程中,西热一边推销书籍一边向顾客推销家乡的扎念琴,出乎意料的是很多顾客喜欢扎念琴,同时希望有老师专门对此进行培训。

  西热第一次开始做扎念琴的培训是在2017年10月底,当时有几位顾客因喜欢这种传统乐器而买了扎念琴,却不会弹奏,于是西热给这几位顾客提供了大约两个月的免费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西热发现因为是免费课程,所以学员的随意性比较大,效果并不佳。西热因此萌发了开办扎念琴培训班的念头,于是开始正式招收学员。通过微信平台的广告宣传、授课老师们的影响力以及平日大家在书店里弹奏扎念琴自娱自乐,逐渐吸引了不少喜爱传统乐器的人前来观看、咨询、报名学习。一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有100多名学员报名参加扎念琴不同阶段的培训课程,这远远超出了西热的预期。

  在创业的路上,西热还不忘为自己“充电”和“加码”。近年来,他积极参加自治区人社部门举办的相关培训,取得了SYB、 IYB师资证、网络创业师资证、公关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等证书,为高校毕业生、农牧民群众及有创业意愿的群体讲授创业课程。此外,西热还先后在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等相关单位的邀请下担任了当地创业大赛评委之一。

  边巴次仁是尼玛次仁抚养长大的一名身有残疾的孤儿。2017年,边巴次仁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曾在央萨书店当过一段时间的服务员。受西热的影响,边巴次仁一心想创业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他不顾西热的劝阻,做起了食品加工业,最后以失败告终。“你在学校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结合当前的市场情况,你可以在日喀则市开一家广告传媒公司。”在西热的又一次劝导和建议下,边巴次仁在日喀则注册了公司,由于专业对口以及勤奋,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前不久还接下了一笔170多万元的大订单。同样,在西热的建议下,昔日的创业伙伴多吉决定“单飞”,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定日县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回首这几年的时光,西热感慨地说:“我的选择没有错,只要目标清晰并坚持不懈,不管有多少坎坷终究都会迈过去。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为国家、家乡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