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旦增曲宗细数奋进在小康路上的点点滴滴
今年41岁的旦增曲宗,家住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扎其乡宗卡村。宗卡村是一个农业村,村民多以种地为生。旦增曲宗家有18.2亩地,她告诉记者:“机械化普及后,种地已经不像过去那么费时费力了。”
旦增曲宗家很早就享受到了机械化带来的便利。早在2002年,她家就买了一辆“180”拖拉机,2014年又买了一辆更好的拖拉机。“拖拉机在农村挺实用,拉货、耕地都用它。”她说。
种地节省时间后,村民外出务工的机会也多了。旦增曲宗的丈夫尼玛每年有八九个月都在外打工。“去外面打工一天能挣250元,除去日常开销,还能存一部分。”她告诉记者:“家里有两个小孩,一个上初二,一个上高三,托国家好政策的福,一个星期我们给的生活费还不到250元。”
稳定的收入,让旦增曲宗家的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去年,她家花10万元买了一辆小汽车。“买车,用的是这几年攒的钱,没有贷款。”旦增曲宗说。
丈夫在外打工挣钱,家里的旦增曲宗也没闲着。种地之余,她独自一人照管祖传的水磨坊。她说:“水磨坊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以前是爸啦(父亲)在管,2015年开始由我接管。”
旦增曲宗家的水磨坊基本上是“义务劳动”,她说:“磨14公斤糌粑收2元钱,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图的就是邻里方便。”
旦增曲宗的家是一个临溪而建的藏式小院。她对记者说:“房子是2003年建的安居房,政府补贴一部分,自筹一部分,房子质量很好,这些年都没有翻修过。”
除经营水磨坊外,旦增曲宗还有一项增收来源是织氆氇。去年,她织了两卷氆氇,买了9000元。她说:“氆氇不愁销售,这两卷氆氇是桑日县一家藏装店早就订好的。他们说我织多少,他们要多少,随时送来都行。”
销售不愁,让旦增曲宗有了办氆氇编织合作社的想法。实际上,这个想法早在2017年就有了,但一直没能办起来。
心灵手巧的旦增曲宗除了是氆氇编织能手外,还是宗卡村的妇女主任。她说:“宗卡村大多数妇女都会织氆氇,办氆氇编织合作社可以帮助村里60多名妇女增加收入。”
说着,应记者邀请,旦增曲宗架起织机展示技艺。她和我们说着话,丝毫不影响手上的动作。为了办氆氇编织合作社,前几年,山南市相关部门来宗卡村调研时,她还专门反映过,但之后一直没有准确的回复。“不管怎么样,我还是会想办法办成这件事。”说着,旦增曲宗的电话响了,村委会主任叫她去乡里开会。
除了是村妇女主任外,旦增曲宗还是乡人大代表。“ 最近,乡里、村里事情挺多的,忙完脱贫攻坚后,又开始搞乡村振兴了。”她说:“乡村振兴,村民很有信心。大家都说:‘脱贫攻坚那么难的事,党和政府带领我们都办成了,乡村振兴也一定能实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喜马拉雅深处的奋斗路
2020年,总投资7.18亿元的省道514线萨尔至陈塘段改扩建工程竣工,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直达陈塘,极大方便了陈塘镇群众安全出行;[详细] -
宝“藏”故事|“五代房”里的幸福生活
如今,扎西旺姆年事已高,不再从事体力劳动,但在国家政策的帮扶关爱下,晚年生活怡然自得。[详细] -
墨脱县背崩乡德尔贡村村委会主任为军:固边富民好干部
我是1989年参军的,1992年退伍回来当民兵班长,后来当民兵排长,再后来当民兵连长,和老百姓一起守护一线边境,心里从没有害怕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