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 乡村富 百姓乐——尼木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不放弃每一个贫困村,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是尼木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态度。尼木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县,存在“自然条件较差、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禀赋不足”的“三差”实际,条件型与素质型贫困叠加凸显,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十三五”初期,全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259户5018人,贫困发生率16.23%。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尼木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实干创新,主动作为,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以强烈的政治责任、精准的思路举措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交给的历史重任、新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全县脱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18年9月,尼木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一把烤串、一颗大桃、一头生猪,让尼木吹响了坚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夏日来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尼木县“夜市经济”悄然兴起,夜色中的美食街装点着县城群众的生活,成为闲暇时的好去处。
家门前的夜摊经济
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未央之夜,来瓶啤酒,加几道小菜,点几串烧烤,邀上三五好友,把酒言欢,确实是件很惬意的事情。恩泽居委会的居民索朗旺堆在尼木美食街经营起自己的烧烤店。每天一大早,他便从菜市场买来最新鲜的食材,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洗、切、串、装,食材焕然一新。华灯初上,土豆、火腿肠、花菜、烤翅等烧烤经典食材一进入滋滋作响的油锅便完成华丽变身,捞出后金灿灿的食物散发出诱人香味,引来许多居民驻足购买。
“下班后,我喜欢和朋友来这里逛逛,挺热闹的。我经常来这里吃烧烤,品种也多,味道也好。”前来购买烧烤的顾客米玛次仁腼腆地说。
烧烤店店主索朗旺堆告诉记者:“自从我开始摆烧烤摊后,回头客都说味道不错、卫生也好,他们时常会过来捧场,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有500多元的利润,感谢政府的大力帮助。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让脱贫后的日子锦上添花。”
搬迁到恩泽居委会后,索朗旺堆正在通过经营“夜市经济”走上新的致富门路,相信他会用“勤劳”这个法宝,使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显示出的效益得到巩固,未来的日子也会更加美好。
作为尼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恩泽居委会,在2016年、2018年两年间,先后有来自该县六乡两(镇)的213户896名群众搬迁过来,挪出穷窝,奔向新生活。
尼木县恩泽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康达介绍,恩泽居委会也有很多干副业的居民,其中索朗旺堆是从事晚上地摊工作的。我们还有其他四种产业,分别是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藏香厂、清油厂和环城路,居民还在县城周边种植绿化带。去年的收入也很好,这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群众搬迁过来后衣食无忧。下一步,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带领大家过得更好。
家门口就业 既学到技术又增加收入
走进位卡如乡的卡如大桃采摘园,高效日光温室里一颗颗青青的小桃子已经长了出来,这可不是一般的桃子,他们来自千里之外的北京平谷。
最近一段时间王荣华和徒弟刚永华天天往卡如大桃采摘园赶,最让他们放不下的,是千里迢迢从北京平谷引进的近万株桃树。六月份这些桃树正处在膨大期,需要更细心、耐心的管理。
“这个树体顶端优势太明显了,已经要控制了。底端的这些枝条要坐果,严重受到了影响。顶端的优势怎么进行修剪?有两种方式,但是我着重给大家讲一种,把太长的侧枝修剪打掉,大家一定要记住,沿一个侧枝走就行了……”
记者看到王荣华正在对他的徒弟刚永华讲解知识,俗话说桃树“三分种、七分管”,为了让桃树种植的技术同样在尼木的土地上“扎根发芽”,王荣华如今还带着3名干部和8名老百姓学习技术。
尼木县卡如乡党委组织委员王荣华说:“修枝、剪枝就是技术难度比较大的活,我从2017年接触高密植技术,也在给手下的团队包括老百姓们,就掌握的经验、技术、技巧向他们一一传授。”
大桃种植技术员刚永华之前在县林业局工作,所以对栽种大桃有一定的经验技术。他告诉记者:“现在,与王老师学习到了更多的技术,我想通过学习把技术传授给更多的老百姓,带动他们增收致富奔小康。”
六月份的尼木正午阳光正烈,工作人员铁吉精确地控制阳光板开合到二分之一处,以免桃树被灼伤。忙完这些后,她又和同事按照“短腿、细腰、大屁股”等原则修剪顶端树枝,忙得不亦乐乎。
尼木县卡如村村民铁吉说;“我在这里工作已经有3年了,果园里的老师们都会教我们如何种植等技术,现在施肥、驱虫、灌溉等技术都会了,在这里工作也挺好的,每月有3000多的工资,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已经过上好生活了。”
尼木县把干部队伍作为可挖掘的最大资源,建立县级领导联乡、乡镇领导干部包村、第一书记包点、“3+1”专干参与的扶贫产业项目机制,将群众增收、产业发展等工作打包给包村领导和包点干部,做到党组织牵着产业走、党员干部领着群众干,手把手教群众技能,实打实转变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了民族团结,始终保持产业项目在正确的方向发展,确保产业项目取得良好效益。
产业带动就业 群众稳定增收
产业扶贫作为尼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不得不提到位于续迈乡的生猪养殖场。记者一走进续迈乡特色农牧业产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场里,便看到一头头白花花的猪正在悠闲地吃着饲料。目前养殖场里共有种猪166头、后备母猪165头、育肥猪174头、种猪1头。今年截至目前共出栏133头,收益所得的90%进行了分红,共计10.21万元。养殖场的生猪基本上供往尼木县各大菜市场,成为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菜肴。
记者看到正在清理猪圈的罗旦大叔,便与他聊了起来,他是续迈乡安岗村的村民他告诉记者:“我年纪也大了,出远门打工家人也不放心,现在好了能在自家门口就工作,不仅方便了自己还能拿到工资。现在,通过自己的双手生活变得更好了,在这里我也学会了养猪的技能,每个月工资都会按时发,特别好。”
续迈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安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雒洪文主抓全县生猪养殖产业,他克服养殖经验技术缺乏、沟通存在障碍等种种困难,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实践中掌握经验技术,在运行中探索运营规律,促使生猪养殖产业逐步走上正轨。
据了解,尼木县生猪养殖基地一期、二期项目投入运营以来,已出栏生猪42批343头(目前存栏340头),总收入161.89万元,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3户83人实现劳务分红15.6万元,户均增收6782.6元。生猪养殖基地三期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建成后又将带动一批当地农牧民群众就业。
据尼木县续迈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雒洪文介绍,生猪养殖基地三期建设项目计划在六月底完工,养殖规模1000头,带动村民6到8人就业。新增了三栋猪舍,一栋是育肥猪舍、一栋是种猪舍、一栋是产房和保育舍。年达到出栏2000头以上,实现分红50万以上。
各行各业、各族群众都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为脱贫攻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尼木县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以脱贫为底色,绘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尼木县在2018年9月28日实现了全面脱贫,当记者与尼木县扶贫办副主任卢贤鹤谈到尼木县在脱贫攻坚中的亮点时他告诉记者:“尼木县在脱贫攻坚中始终把干部队伍作为可挖掘的最大资源,将群众增收、产业发展等工作打包给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让产业帮扶干部驻到各产业项目点,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党员干部的牺牲奉献换取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促进了群众增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了民族团结。续迈乡的党委委员、副乡长、安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雒洪文同志,主抓全县的生猪养殖产业,他克服养殖技术经验缺乏、沟通存在障碍等种种困难,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实践中掌握经验技术,促使生猪养殖产业逐步走上正轨,带动了当地建档立卡户23户户均增收6700多元。”
据卢贤鹤介绍,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下一步,尼木县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脱贫攻坚时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突出产业链建设和产业扶贫巩固行动,精准减贫,推进同步小康,夺取脱贫攻坚的根本性胜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拉萨市多措并举推进防沙治沙
在高原,由于气候和环境的特殊性,防沙治沙工作必须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 [详细] -
援藏扶贫聚合力 苏拉携手奔小康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重大战役。[详细] -
小康村寨耀边陲
拉郊乡,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山南洛扎沟下部,平均海拔3675米,年平均日照时间不足3个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