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倚绿生金 以景换银

发布时间:2022-10-19 11:10:00来源: 青海日报

  多样的地理地貌,丰富的民俗文化构成了海北藏族自治州集湿地、沙漠、草原、雪山、林海、峡谷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和多彩的人文景观。

  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旅游要素集聚,海北州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必须抓住这种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

  海北州各级党政领导一直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主责主业,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部门协同机制,全州上下统筹推进落实,步调一致,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采访中,记者深感,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一项系统性一体化工作,涉及多方面、多领域,作为文旅部门,应该持续加强与生态环境、交通、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交流合作,统筹各方资金、项目、人才、平台,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实现共建共赢。

  为此,海北州积极构建“人人参与 成果共享”良好局面,将生态旅游载体延伸至景区空间外,大力打造优质风景廊道,辐射带动四县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区,利用“示范区”引领带动“目的地”建设。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中广泛吸纳就业,赢得群众支持,带动群众成为生态旅游建设的参与者、生态旅游发展的受益者、生态旅游生活的享受者。

  发展旅游产业最忌千篇一律,景点雷同,没有特色。同时,要给单纯的自然景点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有故事才能让游客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沉浸式体验的效果。

  基于这样的考虑,采访中,我们看到海北州各级文旅部门立足游客对景观原生态性和文化探源性、复古性的需求,坚持“全面性保护、传承式利用”原则,将生态保护贯穿旅游发展全过程,凸显海北“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原生态之美,深挖海北非遗、历史、民族、宗教、农耕、游牧等文化的原真性、可传承性,创造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实物形态的生态旅游产品,打造出一个个具有竞争力的生态旅游品牌。

  海北州在全域旅游开发建设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有利时机,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同频共振,释放出更多发展潜能,在实现“倚绿生金,以景换银”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前行。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聚力打造“大旅游”发展的样板

    从百里花海到林海莽莽,从祁连山大草原到岗什卡雪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予了这片土地绚烂丰富的高原胜景,营造出“一山一水一幅画,一步一景一倾心”的美好境界,吸引着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详细]
  • 青海湖与黑颈鹤的双向“奔赴”

    孙建青是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青海湖管理局”)自然保护科科长,2006年从部队转业至青海湖管理局,开始了长达16年的黑颈鹤保护。[详细]
  • 野生金线鲃畅游滇池

    滇池金线鲃和鲤鱼的亲缘关系很远,他们的杂交成功突破了之前鱼类研究中的种种“不可能”,为滇池金线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