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态畜牧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近年来,林芝市朗县登木乡紧紧抓住草场资源丰富、政策支持有力、群众基础较好的优势,狠抓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多措并举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形成“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产业发展态势,“牦牛强乡”战略基础进一步夯实。
拉贡塘牧场位于朗县登木乡,平均海拔约4600米,面积约30万亩,是朗县境内最大的牧场之一。登木河谷,山高气寒,环境冷湿,但夏秋季节适宜的气候,孕育出嵩草、苔草等多种耐寒植被,加之丰富的地表水资源,拉贡塘成为登木乡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天然牧场,生长在这片牧场的牦牛四肢粗壮、奶源丰足、肉质鲜美,供不应求的干牛肉、酥油、细奶渣等畜产品享誉区内外,铸就了登木乡“贡品之乡”的美誉。
据了解,2016年以来,登木乡累计实施产业项目25个,总投资2353.05万元,建成集体牦牛养殖点12个,现有牲畜存栏量1.9万余头,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初级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拉贡塘牧场载畜量为5.17万个绵羊单位,按照草畜平衡要求,我们仍有2.58万个绵羊单位的发展空间,即成年牦牛尚有5000头承载能力。”登木乡党委书记桂明海表示,登木乡将一手抓生态保护修复,一手抓畜牧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路子,架起架稳架牢群众致富增收的“钱袋子”。
登木乡围绕朗县“1343”发展思路,紧盯雪域农牧业高质量示范基地建设,创新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基地+集体养殖带散户”发展模式,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产业发展特色,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两不误、双促进”。
经过近5年的探索,登木乡走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集体养殖带散户”的牦牛产业发展道路,产业发展思路日渐清晰。截至2021年底,全乡已建有合作社6个,8个行政村以牦牛养殖产业发展为核心,村集体全年共出栏牦牛活畜258头,销售酥油6539斤、细奶渣4763斤,创造经济收益261万余元;合作社全年出栏牦牛活畜40余头,销售酥油850余斤、奶渣3200余斤,创造经济收益41万余元。
今年以来,登木乡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总投资1200余万元的牦牛育肥基地建设。目前基建部分已完成工程量的90%,1000头低龄优质能繁母牛和种公牛已采购到位并完成初验,集体养殖牦牛存栏量从2016年的1911头发展到现在的3543头。同时,登木乡将依托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牦牛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规范集体养殖管理模式,切实找准乡村振兴大道“汇入口”。
随着牦牛产业规模逐年优化壮大,产业带动效益亦逐年递增。登木乡采取推行“沟口互助”方式,不断优化牲畜管理。以各村党支部为单位,将拉贡塘53个分散养殖点整合成8个村集体12个养殖点,共解放劳动力84人,解决就业12人。“以前家里很困难,我又只会养牛,很难找到其他工作,村集体养殖产业优化后,我现在在家门口打工,一年差不多能挣6.5万元。”左嘎村牧场管理员多吉感慨道,“这份工作虽说辛苦,但这样的日子我很满足。”
据悉,2021年,登木乡10个行政村全部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分红仪式,群众欢聚一堂、喜笑颜开,扛着电饭煲、暖瓶、糌粑盒、米、面等专属“礼品”回家,全乡分红资金累计69.26万余元,受益群众740余户2900余人,家家户户逐步吃上了幸福“牦牛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积极构建五级林长制组织体系
近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林草局获悉,去年下半年以来,自治区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构建自治区、地(市)、县(区)、乡(镇)、村(居)五级林长制组织体系。[详细] -
积极做好尼洋河城区段河道疏浚工作
为恢复尼洋河道正常功能,切实做好2022年度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林芝市水利局提前谋划、提前预防,安排本级财政防汛资金结合市区防洪现状。[详细] -
民族地区(西藏)舆论引导创新路径探析
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世界旅游目的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