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态大文章 高原学子回乡创业劲头足
为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藏山南市隆子县人以战天斗地的精神气,打响了一场保卫家园、植树防沙的战役。最终,经不懈努力,探索出“树草结合、以草护林、以林固沙”的治理办法,在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的隆子河谷,逐步实现了向良性生态的转变。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来,投入到建设家乡的进程中,他们知道家乡的发展有无限潜力。
生态向好 产业依托有优势
在隆子县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气候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走进隆子县“菜篮子”工程园区,西蓝花、小米椒、番茄、豆角、油菜……40多种蔬菜应有尽有,工人们正忙着采收、装运,忙得热火朝天。
工人采收小米椒。 李海霞 摄
“以前,一年到头都是萝卜、白菜、土豆这几样。要想吃新鲜的,还得买从外面调运来的,品种也不多。现在我们都是直接来园区买,选择多、还便宜。最主要的是这儿的蔬菜都不打农药,绿色健康。”卓嘎趁周末专门开车来买蔬菜。
新鲜白菜将供应到隆子县农贸市场。 李海霞 摄
目前,该园区年产量达200万斤,主要供应县学校、机关食堂等。在园区工作人员塔杰看来,能有这样的效益,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隆子县人为生态所作的努力。“举个最明显的例子,自从那边的沙棘林起来后,挡住了吹到园区的风,我们种的蔬菜也不会轻易被冻坏了。”塔杰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沙棘林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隆子县的蔬菜产业、奶牛养殖业等还实现了循环农业。园区中废弃菜叶,运到养殖场是奶牛的最好饲料。而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可为园区提供天然有机肥。同时,养殖场排出的废水经处理后,又可浇灌饲草地,一点都没浪费。
管理年轻化 大学生成主力军
采访时,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走上了管理岗位,他们平均年龄在25岁。2019年,扎西旺杰从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现在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我们回来工作,有更多选择。出门能看到大片绿色,心情也舒畅。”短短两年,他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技术员,在隆子县“菜篮子”工程园区作技术指导。
扎西旺杰在蔬菜大棚查看花菜长势。 李海霞 摄
隆子县聂雄高标准奶牛养殖场副厂长边巴次仁今年26岁,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带着先进管理理念,短短几年里,养殖场从一个小合作社发展成了一家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的成熟企业。“这份工作让我有成就感。”边巴次仁自豪地说。
下午5点,正是挤奶时间。养殖场早就抛弃传统人工挤奶,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操作车间。全自动转盘式挤奶设备,运用全自动粪污处理系统对奶牛的粪尿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形成了“奶牛养殖—沼液还田—饲草种植”的绿色循环养殖模式。
全自动转盘式挤奶车间。 李海霞 摄
和边巴次仁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目前,我们企业共有87名大学生,他们分布在人事、财务、市场等管理岗位上,为企业发展增注入了活力。”山南市永创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经理达娃央金介绍。
可以看出,年轻大学生已经成为建设家乡的主力军,他们带着知识和技术归来,作为年轻管理层,正在引领家乡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很多人眼里,他们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官”,非常了不起。“刚来时,一些老员工很不服气,觉得我们的技术听起来花里胡哨的,没啥作用。可是时间一长,他们慢慢发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还会主动找我们探讨。”扎西旺杰笑着说。
边巴次仁在泌乳牛车间。 李海霞 摄
转变观念 市场就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2018年,扎西次仁从大学毕业后,没有按家人的意思考公务员,端“铁饭碗”,而是到隆子镇新巴村扶贫苗圃工作。“在内地上学时,我发现同龄人的思维特别活跃。还没毕业,他们就已经开始寻找就业、创业机会了。咱们藏族的大学生也该有这样的活力。”扎西次仁说。
技术就是生产力,因为工作踏实努力,很快他就成了苗圃管理人员。在他的带领下,去年苗圃收入200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几名大学生就业者工资发放,3.6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
扎西次仁的苗圃基地。李海霞 摄
“大学生每个月工资有6000多元,年底还能分红,很多人都羡慕呢。以前,在我们这儿,大家觉得只有考上公务员才叫有出息。现在不一样了,家里人看我现在这份工作挺好,也就不再提公务员的事儿了。”扎西次仁告诉记者。
年轻一代的就业观念在转变,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人才。和扎西次仁一样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他们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主动回来就业创业。“前几天,有同学打电话说想创业,但目前还有些困难。所以,想来我们这儿工作,积累一些资金和经验。”扎西次仁告诉记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为底绘就美丽西藏
“十三五”以来,西藏自治区深入实施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防沙治沙等工程,5个市(地)、3个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079个“无树村”和10.5万“无树户”全面消除。[详细] -
【2021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六十年“树木” 隆子县变沙滩为绿洲
今天的隆子县,有几张响当当的名片,“三人乡”玉麦、卓嘎央宗姐妹、列麦精神,还有就是隆子河谷绵延几十公里的人工沙棘林。[详细] -
【2021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西藏山南:河谷春暖 麦苗吐绿
山南俗称“雅砻”,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是西藏重要的传统农产区。在乃东区颇章乡境内,沿着202省道前行,道路两旁一片片农田。田间冬小麦已经有寸把高,吐露出娇嫩的绿苗。[详细] -
阅美丽卡如村 看“留得住”的乡愁
近年来,拉萨市各县(区)大力挖掘特色资源,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环境,发展各类特色文旅、特色农业项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