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阅美丽卡如村 看“留得住”的乡愁

发布时间:2021-03-02 11:45:00来源: 拉萨日报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近年来,拉萨市各县(区)大力挖掘特色资源,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环境,发展各类特色文旅、特色农业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逐渐彰显成色,青山绿水间,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

  一排排红顶白墙的藏式风格房屋、四通八达的平坦石板路、种类繁多的村民文化馆……走在尼木县卡如村的村道上,好似走进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沿着村路,记者来到了村民扎桑的家,刚上台阶,扎桑就迎了出来,热情地端来酥油茶。当记者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时,扎桑竖起了大拇指,她说:“变化可太大了!村路、下水管都是新修的,环境越来越好;百姓的就业、就医,孩子上学都有保障。就拿我家来说,读大学的大女儿,我们只需要负担生活费就可以了;读高中的小女儿,国家连生活费都包了。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国家更加富强,两个孩子找到喜欢的工作。”

  扎桑的家窗明几净,门口的几盆绿植长得旺盛,客厅里摆着液晶电视、冰箱,茶几上整齐地摆放着零食和水果。当记者称赞扎桑家整洁、温馨时,扎桑却说:“村里的人家都差不多,我家只是乡村生活的一个缩影。这几年,在好政策的扶持下,卡如村统一规划房屋、整治村庄环境,村庄焕发了新容颜,村民们精神生活得到充实,不仅‘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妇女们追求积极向上、文明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劲头也更足了。”

  不仅扎桑,年过八旬的老阿妈德庆白珍经营着“老阿妈青稞酒坊”,靠着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红利走上了致富路。据了解,随着卡如村的“核乡寻忆”项目启动以来,当了酒坊酿酒师的老阿妈,每个月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我今年84岁了,生活过得很好,希望能有更多人喜欢我酿的青稞酒。”德庆白珍高兴地说,“村里每个月都给我安排体检,还给身有残疾的女儿安排在旅游公司工作,日子越来越舒心。”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如今的卡如村,拿得出手的不仅有千年核桃村景区这一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项目,还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将传统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建设了百亩桃园、温泉驿站等文旅产业,美丽乡村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带来勃勃生机。

  集藏地美食、休闲娱乐、体验民俗于一体的温泉驿站,现在已经成为市民、游客节假日的游玩好去处,在温泉酒店上班的卡如村三组村民嘎珍,经常接待区内外的游客,她觉得她的世界开阔了、眼界更广了。

  “经过培训后,我在这里从事客房整理工作。干的活很轻松,从家到公司走路只需十分钟,早上送完孩子上幼儿园正好来上班,每个月有2900元的工资,过年还能拿到分红。”嘎珍的言语间透露出对这份工作的满意。

  在生态保护、传承文脉上做“加法”,推进房屋改造、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打造传统特色村落、发展新产业……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卡如村的“美丽乡村”名副其实。在卡如村党支部书记普琼看来,家乡依据自然禀赋和建设实际,打造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美丽乡村,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风采。“自卡如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后,村民的积极性更高。乡村振兴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会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普琼说。

  在拉萨,有很多像卡如村一样的村落,收获了村子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留住了乡愁”。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