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青山碧水映蓝天 美丽西藏入画来

发布时间:2021-01-18 09:13:00来源: 西藏日报

  羊卓雍错自2014年被纳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程项目以来,羊卓雍错周边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栖息繁衍的野生动物数量逐年增多。这是近日拍摄的羊卓雍错湖面上的水鸟。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七月的林芝市,森林翠绿,雾霭环绕群山,宛如人间仙境。而十二月的昌都市则是另外一幅景象,皑皑白雪之中,远方的牦牛群化作星星点点,俨然一幅壮阔的水墨山水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十三五”以来,西藏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工作强度、惠民广度,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力确保了西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

  “十三五”以来,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美丽西藏建设步伐加快,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巩固消除“无树村”“无树户”和拉萨“绿色围城”、水系改造成果,深入实施重点区域生态工程。五年累计造林596万亩、比“十二五”增长15.5%,森林覆盖率达到12.1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46.7%,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时至今日,扎囊县阿扎乡章达村村民对过去的恶劣环境仍然印象深刻。那时,村里只要一刮风,风沙遮天蔽日,让人寸步难行,大家都只能待在家里。2016年,扎囊县建起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基地建成一年多,风沙少了很多。

  这是西藏自治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十三五”以来,西藏自治区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条主线,投入林草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201.79亿元,重点加强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护林、防沙治沙、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十大林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以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为依托,西藏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596.48万亩,拉萨河流、雅江中游等地防护林体系初具规模。建立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3处,封禁保护面积达45万亩。“无树村”“无树户”全面消除。实施退牧还草4020万亩,落实新一轮退耕还草15.01万亩,开展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35.37万亩,治理鼠虫毒草害2200万亩。

  保护优先,留住生态之美

  隆冬时节,林周县江热夏村寒意正浓,但村里的护林员还像往常一样,自发到附近的树林里巡护。村里的护林队是2013年成立的,现在有18人,分成3个小组分片区对村子周边进行无死角不定期巡护。

  “我是去年初加入护林队的,一般我们一天要巡护两次,主要是查看有没有火灾隐患、乱砍滥伐等,效果还是很好的。”江热夏村护林员晋美旦增告诉记者。

  与护林队差不多同一时间成立的还有村里的湿地保护队。江热夏乡江热湿地是江热夏村最大的一块湿地,属于澎波河谷地带,湿地内的植被主要为耐寒的湿生或半湿生植被,这里生活着不少赤麻鸭、斑头雁、黑颈鹤等。

  在湿地旁,记者看到了湿地保护员卓嘎和她的小孙女旦增拉珍,她们正沿着湿地的围栏进行巡护,查看围栏是否有损坏,并捡拾周边垃圾。“我喜欢动物,冬天这边有很多黑颈鹤和赤麻鸭,去湿地巡护时我喜欢跟它们待在一起,也经常教育家里人,要保护好野生动物。”卓嘎说。

  像林周县江热夏乡护林队员、湿地保护队员一样坚守岗位、保护林草资源的护林员在西藏还有很多很多。

  西藏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得益于广大护林员队伍的履职尽责,“十三五”期间,全区7583.68万亩天然林(乔木林)得到有效管护。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多种类型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逐步形成,全区8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绿色发展,群众吃上“生态饭”

  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生态示范园,是自治区“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的启动地和示范点,也是日喀则市倾力打造的雅江两岸百万亩生态区建设示范工程。

  秋日走进这里,数万亩生态林郁郁葱葱向阳生长。艾玛乡柳果村贫困群众赤列和妻子正在给林地浇水,夫妻俩在这里干活,每人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据赤列介绍,来生态示范区工作之前,他在外地打工,赚的钱不多。自从来这里工作后,每年有1.3万元固定工资,3月—6月是植树的繁忙期,每天还能多拿100元的工资。

  依托318国道穿境而过的交通优势,波密县古乡古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国道旁建起家庭旅馆,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2018年,古村家庭旅馆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当地群众通过参与旅游服务、客运、旅游产品销售等获得收入410余万元。

  “在这边生活挺好的,环境优美,收入也多。”山南市错那县勒乡的拉姆开心地说。随着近年来勒乡旅游业的逐渐兴起,拉姆在姑姑的鼓动下也来到勒乡,利用姑姑的房子开起了小饭店。

  得益于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全区,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吃上“生态饭”。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安排林业生态补偿岗位122.34万人次,增加农牧民收入约40亿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成为生态卫士,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真正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共赢。

  创建示范区,生态效益凸显

  为大力推进美丽西藏建设,自治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西藏目标,全面启动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县、生态市(地)等美丽西藏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

  近几年来,拉萨市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山南、林芝、日喀则市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命名自治区级生态村2373个、生态乡镇213个、生态县17个。

  林芝市、巴宜区、亚东县创建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县。

  通过多年的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西藏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显著增强,社会各界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为全面建设美丽西藏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大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推进节能减排,倡导绿色生活,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全面推进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守护好西藏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如今的西藏,绿水青山长在,各族群众在美丽西藏的建设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