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用好河长制 “面、点、合”三方面做活“水文章”

发布时间:2020-12-16 09:29:00来源: 四川日报


长江流经泸州主城区。 刘学懿摄


位于长江和沱江交汇处的泸州市江阳区东门口附近,成群的红嘴海鸥在江面上嬉戏。刘学懿摄

  孟冬时节,久违的暖阳普照在泸州市东门口长江江面上,数百只红嘴鸥翩翩起舞,休闲的市民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笑语声、风声、水声、鸟声相互交织,回荡着自然生态和谐的旋律。江河清澈,风景优美,飞抵泸州越冬的红嘴鸥逐年增多,这是泸州全面推行河长制带来的成效。

  泸州江河众多、水系发达,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6条,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主要集水区,四川80%的长江水量在泸州市过境出川。从某种意义上讲,泸州的长江水以什么质量出川,就代表着四川向下游乃至全国交出了怎样的一份长江大保护“答卷”。今年1-11月,长江出川断面水质平均值保持Ⅱ类标准,干流纳入考核的3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面”上定总策

  高位推动 构建工作大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为泸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绿色保障,既是泸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也是泸州项目投资的要求。如何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抓好大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泸州很早就开始探索。

  2016年,泸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编制《泸州市绿色发展规划》;2017年,又率先编制《泸州市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2018年6月20日,泸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编制的《泸州市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顺利通过评审。

  泸州市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规划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建立起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一系列制度机制体系,指导泸州绿色发展,成为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这既是长江经济带首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也是全国地级市层面首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

  这体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泸州担当”。目标引领,制度先行。今年以来,泸州市制定发布了《2020年泸州市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要点》,明确了四项基础工作和六大基本任务,统揽全年工作。长江干流及95条支流均逐河逐段建立问题、目标、措施、责任四张年度工作清单,对河湖管理保护年度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督促落实。

  当前,泸州还全面启动了新一轮《长江干流泸州段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年)》和规模以上支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提前谋划“十四五”河湖管理保护工作。

  “点”上抓政策

  一点一策补齐水生态治理短板

  12月3日晚饭后,龙马潭区罗汉街道老鹰坵生态湿地公园,前来散步的市民不少。排水沟清澈见底,绿地文化广场、清水桥、望江台和绿地滨江步道,构成了一条流动的生态景观带。

  说到几年前老鹰坵的情形,家住附近社区的刘昌贵坦言:“人路过,要捂着鼻子走。”老鹰坵所在的罗汉街道石樑社区及周边的化工苑社区属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为老旧城区,居住人口约2万人。由于历史原因,老鹰坵截污管网体系不完善,存在污水溢流长江现象。

  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局副局长杨福超介绍,为及时有效解决污水溢流问题,老鹰坵溢流口处新建了容积约500立方米的雨污收集池,新增应急提升泵,将溢流出的雨污水收集并提升至城东污水处理厂截污干管,避免未分流的雨污水再次溢流。

  泸州依靠长江136公里“黄金水道”,建起了四川第一大港——泸州港,年吞吐能力集装箱100万标箱、件杂货300万吨。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曹廷华指着一江碧水介绍,为避免港口污染物直排长江,去年泸州港投入2250万元,在全川率先建成了先进的港口码头水污染防治处理系统,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类型采取不同的收集处置措施。

  “考虑到雨水冲刷作业平台上的各种机械设备会产生一些油污,泸州港建设了一套雨水收集管网。”曹廷华说,以往雨水直接流入长江,而现在港口前沿平台和后方堆场上的初期雨水都要进行收集处理。

  老鹰坵生态湿地公园的蜕变,泸州港努力不让一滴油污流入长江,都是泸州市水生态治理的典型案例。龙马潭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龙马潭区完成了《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年)》编制,针对11条区级河流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总体方案,为“十四五”规划河湖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合”上抓施策

  生态优先夯实美丽新图卷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如何使广大群众加入治水队伍,变政府“独唱”为群众“合唱”,联动兄弟市州强化流域合作?

  以合江县为例,该县建立起“河湖长制+共青团”工作机制。今年4月,川渝两地青年志愿者在长江川渝交界处开展清漂截污、白色垃圾清理等志愿服务,同时对沿河居民和过往人员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倡导。

  另一方面,合江县积极开展“河湖长制+”行动,建立了“河湖长制+基层党建”“河湖长制+检察”“河湖长制+公安”等工作机制,广泛吸纳各方力量加入“河湖治理群”,群策群力参与河道整治、河岸绿化、护水治水等行动。

  形成合力,还要强化合作。今年以来,泸州市各级总河长、长江河长及有关重要支流河长,分别率队赴省内宜宾市、内江市,重庆市荣昌区、永川区、江津区和贵州省遵义市等地,共商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成功举办“川渝共建生态圈、三地共护濑溪河”活动,与毗邻市县召开跨界河流工作座谈会16次。与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荣昌区,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等地签署《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沱江流域边界水域河道监管合作协议》《跨界河流(段)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等,进一步推动跨界流域协同治理。

  环境就是民生,对人民群众来说,绿水青山既是宜居之园,又是发展之源。泸州市将水生态安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优先,夯实美丽新图卷,这是民意所在、众望所盼。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