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西藏民主改革以来产业结构变迁

杨雁翔 发布时间:2019-07-01 15:08:00来源: 西藏日报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的产业结构调整给予特殊支持,西藏自治区正确处理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迁。

  总体来看,主要以1997年为分界点,形成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959至1996年)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阶段(1997至2018年)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

  第一阶段出现“一三二”和“一二三”两种产业发展特征,经历三个时期。首先,1959至1965年时期的“一三二”产业特征。在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0.9%,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3%,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8%。这个时期,西藏以农牧生产为主,现代化的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科学、教育等,随着新型社会制度的诞生迅速嵌入,使民主改革前混沌一元的经济结构向分工分业明显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其次,1978至1984年间呈现出“一二三”的产业结构特征。改革开放初期,西藏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迅速发生变化。在此期间,中央先后在1980年和1984年召开第一、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产业发展转型起到促进作用。第三,1985至1996年,西藏的产业结构又回到民主改革时的 “一三二” 产业特征。不过,此“一三二”非彼“一三二” 产业特征。究其原因,主要因为此阶段西藏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产比重出现一个回升的过程后继续下降,二产比重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工业战线收缩呈现下降趋势,三产比重则迅速提高,产业结构基本维持“一三二”格局。在此期间,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带来西藏产业结构演变模式质的变化。

  第二阶段出现“三一二”和“三二一”两种产业发展特征,经历两个时期。第一,1997至2002年时期,西藏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一二”发展特征。如1997年西藏的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3%,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7.8%,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9%。到2002年,西藏的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至55.3%,增加1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至24.5%,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至20.2%。此阶段产业结构的优化得益于1994年中央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开始重视产业内部结构调整,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此期间,2001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2003至2018年时期,西藏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特征。在此期间,中央先后在2010年、2015年召开第五次和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持续加大对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扶持力度。西藏自治区提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战略,配合精准扶贫政策,力争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三一二”结构转变为“三二一”结构,比全国(2013年)提前10年呈现出此特征。西藏的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从2003年的42.3%提升至2018年的48.7%,增加6.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42.5%,增加16.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1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至8.8%,减少13.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产业结构从“一二三”的下坡型结构逐步演变到“三二一”的上坡型结构,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的发展规律,也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法则。这样的变迁特征与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的特殊政策分不开,同时也与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自身特点和比较优势,不断调整产业布局,走特色经济之路的发展理念分不开。但同时必须注意到,西藏的就业结构变化并没有伴随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为此,未来需要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完善转移农牧区剩余劳动力所需的制度引导和市场机制扶持,培育西藏经济发展增长极,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当然,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均收入增长,消费需求必然随之变化,必然引起三次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未来可期,随着西藏人口规模增大、市场容量增大、市场发育程度提高,必然引起需求结构特别是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总之,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区域内部形成相互支持的产业体系,形成合理化的产业结构。西藏只有立足内生的产业发展,才能使得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产业发展之路。(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