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甘肃东乡:下功夫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难题

发布时间:2020-11-27 11:12:00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行走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山路盘盘绕绕,村落零散地分布在山上。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东乡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都被挡在这纵横交错的大山里。

  近年来,东乡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改善了群众行路、住房、用水、用电、上学、就医等生产生活条件,还通过强化管理,让搬迁群众居有所依,并通过就业培训、扶贫车间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使当地脱贫攻坚步伐不断加快。

  走出大山住新房

  布楞沟的东乡语意是“悬崖边”,这里因为地形地势等原因,地质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增收难曾是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的六大难题。

  “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坯房,下大雨房顶要用塑料布遮盖,否则屋里就会漏雨。”布楞沟村村民马建英说,以前住在山上生活艰难,如今,他早已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扶持下搬进了集中安置小区,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还搞起了养殖业,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以前住在沟里,路难走,看病难,吃水要驴驮。现在水泥路通到家,看病、上学都在家门口,非常便利!”龙泉镇拱北湾村村民赵五米说。

  “搬,是解决东乡‘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实现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的最有效途径。”东乡县委书记马秀兰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群众诸多难题,东乡县紧盯贫困村贫困户,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瞄准贫困对象,精准分析困境,积极探索搬迁安置模式,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县脱贫攻坚“头号工程”。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东乡县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住宅整齐有序,已成为各乡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易地扶贫搬迁村内插花、就近集中、城镇建设……东乡县紧盯偏远、生活条件恶劣的贫困户,按照“集中安置为主,插花安置为辅”的原则,在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行政村确定了89个集中安置点,安置搬迁户1837户9813人,插花安置421户2291人。并依托小城镇建设,在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县城安置2997户15919人。

  “十三五”期间,东乡县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55户28023人。搬迁安置人数占全县贫困人口的36%。

  “户情台账”精准对接

  一次,东乡县锁南镇城南社区联户长马金兰来到搬迁村民马福元家中,作入户回访调查时,得知马福元的外孙入学有困难,马金兰经过多方协调,马福元的外孙终于能就近入学。

  “我们对包片群众家庭情况随时更新。”马金兰说,为了更好地服务搬迁群众,她会经常上门或电话了解搬迁群众的就业情况及困难。

  在锁南镇城南社区大厅《东乡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户情登记表》上,搬迁户的家庭情况、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原因和就业意向等信息一目了然。

  2019年6月成立的锁南镇城南社区,有4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搬迁群众涉及全县22个乡镇、1710户9120人。

  如何让搬出来的群众稳得住?“要让离开土地的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要帮助他们找到生活门路。”锁南镇城南社区党支部书记马福辉说,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帮助他们加快向“市民化”转变。

  “经摸排统计,社区共有劳动力4442人,非劳动力5152人,已就业3402人。我们做户情台账的目的就是保证户户都有人就业!”马福辉说,他们抽调专门力量,逐户逐人摸底调查,按年龄、技能、意向等形成了岗位菜单、就业状态清单、劳动力资源账单。通过精准对接、分类施策,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确保每户至少有两人以上就业、两个以上增收渠道。

  “物业费前两年全免,后3年减半。”城南社区居民周阿力果说,住在楼房不仅干净方便,还免物业费,孙子上学很方便。

  “我们在所有楼房安置点都设立了社区服务中心,配备了警务室,开展户籍管理、教育、民政、法律咨询等一站式便民服务。”东乡县副县长马忠山说,为了保障搬迁群众生活,东乡县从村民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前提下,通过园林绿化等手段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并完善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物业管理服务全部交由专业物业公司运行,通过物业费“免二减三”制度,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使搬迁群众既“安身”又“安心”。

  多元化培训促增收

  在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学习美容知识、拉面技艺、油馃馃制作、特色炒菜等技术的学员们,一派繁忙景象。

  搬进安置小区的马雪,从家里走到实训基地只需要几分钟。她正在悉心学习面点制作技术,丈夫在牛肉面馆务工,婆婆在附近的扶贫车间务工,每月收入1500元,公公就近务工,每月收入2300元左右。

  要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让搬迁群众有事做,紧盯市场和群众意愿是关键。

  东乡县立足当地实际,依托县职校平台,以牛肉拉面、电焊、瓦工、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热门工种为重点,采取分散或集中培训模式,实施精准化大培训大就业工程;依托各类帮扶资源,在集中安置点筹建扶贫车间,在楼房安置区开发保洁、绿化、保安等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有困难的搬迁群众就业;立足养殖、餐饮、特色种植等传统优势,通过落实餐饮贷、养殖贷等创业担保贷款,加大普惠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支持搬迁对象自主创业就业。

  在东乡县布楞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黑木耳种植基地,牛羊满圈,一个个采收完的菌棒承载着村民发展产业的希望。“去年木耳基地收入7万元,是布楞沟村集体的第一笔收入,随后还打算试种羊肚菌、松茸。”布楞沟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陕斌杰说。

  马忠山介绍,为了让搬迁群众增收,东乡县在楼房、集中、插花等不同安置点,筹建黑木耳、香菇生产基地、标准化养殖大棚和高原夏菜基地,扶持集中和插花安置户修建牛羊圈舍,积极落实牛羊达标提升产业奖补资金,鼓励发展养殖业;加快沿洮河经济带搬迁安置后续产业园、县城南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基地和那勒寺、果园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牛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进度,通过就近就业、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发展养殖、劳务输转等产业扶持措施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赵 梅)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