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江西萍乡产业转型升级动能强劲

发布时间:2020-11-27 11:12:00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江西萍乡因煤立市、因钢而兴、因瓷闻名。从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到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10余年致力转型升级,以创新引领发展,萍乡探索出一条“转换模式改造旧动能、创新驱动催生新动能”的内生转型发展新路子,让国家老工业基地再次焕发生机。

  抢抓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契机,由海绵城市建设催生的海绵产业成为萍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突破点。

  江西萍乡是一座充满发展韧性的城市,从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到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创新引领发展,高端电瓷、精细陶瓷、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医药、海绵产业等接续替代产业蓬勃兴起,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靠大联强 借力发展

  百年的工业积淀,培育起萍乡“黑(煤炭)白(陶瓷)灰(建材)红(烟花)金(冶金)”独特的“五色”产业,一度占到萍乡工业经济总量的八成以上。

  然而资源消耗型产业带来的资源压力、环境压力,也一浪接一浪地催促萍乡加紧调整产业结构。2008年,萍乡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由此开启了艰难的转型之路。萍乡市发改委副主任杨维建说:“当时面临的现实是:砸掉‘老饭碗’,难;补环境之殇,难;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因地处江西的西部,难以得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难上加难。”

  面对困难,能不能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能不能实现“老树发新芽”“老碗盛新饭”,直接关系到萍乡经济转型的成败,这是一场绕不开、躲不过、必须坚决打赢的硬仗。

  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萍乡十余年的转型发展历程证明,传统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对了,就不是包袱而是财富。只要通过植入创新元素,向高端攀升、向顶尖进军,传统产业一样可以形成巨大核心竞争力,甚至可以打造成新兴产业。”萍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维东说。

  2019年,萍乡以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开启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格局的第二轮转型升级。坚持高位推动、出台顶层设计、细化实施方案,出台《萍乡市“1+2+N”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萍乡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萍乡朝着打造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和多元发展样板区的目标奋力前行。

  一块块白色瓷土,经过制坯、烘干、上釉、烧制等工序,制作成电力工业的重要基础器件——绝缘电瓷。

  萍乡瓷土矿产资源丰富,以芦溪县为冠,境内储量达10亿吨。上世纪70年代,芦溪电瓷产品开始广泛进入国际市场,一度占全国电瓷出口总量20%以上。

  近年来,芦溪成功引进中国建材、中铁国材等央企项目8个、上市公司9家,借力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方式,芦溪电瓷产业迅速自我革新图变,或改进创新,或整合重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是目前国内最长的168米隧道窑炉,建有全自动化智能电瓷生产线,可节省人力成本70%,提高生产效率2倍以上,成品率由60%提高到95%。”在利峰电瓷新投产的项目生产车间,江西利峰电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石义德自豪地说:“2021年底二期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瓷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可达31亿元。”

  靠大联强,借力发展,成为芦溪电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捷径,驱动着芦溪电瓷产品由线路瓷向地铁瓷、高铁瓷扩张,由低压瓷向高压、超高压、特高压跨越,并实现了电瓷配套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芦溪县委书记刘占纯介绍,芦溪现有规模以上电瓷企业51家,4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种,覆盖了所有电压等级,电瓷产品销售占国内市场的75%以上,占国际市场的2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电瓷之都”。

  创新谋变 引育并重

  在湘东区上海大学江西材料基因组工程产业研究院展馆内,看上去大小、形状相同的两根氧化铝陶瓷管,价格却相差很大:白色的氧化铝陶瓷管市场价为800元,黑色的氧化铝陶瓷管则卖到1000美元。

  “身价”飙升的奥秘在于黑色陶瓷管壁表面涂有一层特殊催化材料。这层催化材料来源于上海大学江西材料基因组工程产业研究院与萍乡普天高科公司合作开发的高温一体化烟气处理研发项目,能使氧化铝陶瓷管既具有除尘效果,又具有脱硝脱硫的性能,可广泛用于发电厂、垃圾焚烧厂等,市场前景广阔。

  工业陶瓷是湘东区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陶瓷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广泛应用,该区工业陶瓷产品低质同构、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凸显。如何破解传统优势产业后继乏力的问题?与高校合作,联手开展科研攻关,成为湘东区的选择。

  “湘东的最大亮点就是按照‘引育并重、高端引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科研成果得以迅速转化。”站在刚刚投入使用的江西省工业陶瓷工程研究院研发大楼内,湘东区委书记杨博向记者介绍,目前这里除上海大学江西材料基因组工程产业研究院外,还有与湖南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建立的先进陶瓷研究院,落户了山东工业陶瓷研究院萍乡分院。

  “只要企业有技术和产品需求,随时可以约请专家前来开展技术攻关,而园区的工业陶瓷企业就是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科研产品中试基地。”杨博说。

  新型研发平台的搭建,为湘东区工业陶瓷转型升级提供了澎湃动能,也为萍乡市传统优势产业在创新驱动中改造升级提供了绝佳范本。近年来,萍乡与8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共引进、转化院校技术成果和合作开发项目200余项,引领全市经济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产业升级 接续有力

  作为一座典型的老工矿城市,萍乡曾被形象地比喻为一个灰蒙蒙、脏兮兮的“灰姑娘”。如今,无论是行走在萍乡的大街小巷,还是徜徉在城市公园,空气清新、处处美景。得益于抢抓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契机,加大城市“双修”力度,昔日的“灰姑娘”,破茧成蝶变成了“俏姑娘”。

  由海绵城市建设催生的海绵产业,正成为萍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突破点。该市制定出台《萍乡市海绵产业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等政策,组建萍乡市海绵产业集团,设立了10亿元海绵产业发展基金,正着力打造海绵产业集群。

  萍乡龙发实业有限公司看准海绵产业发展前景,开发出生态陶瓷透水砖项目。“这种砖具有透水、防滑、抗压、吸音等诸多特性,且生产原料为废砖及废弃陶瓷、煤矸石等物资,变废为宝,深受市场欢迎。”龙发实业市场销售人员介绍说。

  截至目前,萍乡市海绵产业相关企业有上百家,形成集规划、设计、研发、产品、施工、投资、运维于一体的海绵产业集群,在海绵建筑材料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今年前8个月,全市海绵产业产量同比增长4%,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8.9%。

  在萍乡,像海绵产业一样根植于传统产业却脱胎换骨式成长的接续产业还有不少。“因为煤、不唯煤、延伸煤、跨越煤”,萍乡重点构筑起多元产业支撑体系,促进产业层次全面提升。

  在上栗县,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从一家以前给煤矿铺设运煤轨道的小民企成长为大型矿山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在湘东区,因工业陶瓷而衍生出来的3D陶瓷打印产业方兴未艾,即将在口腔修复体和骨科植入物等医学领域实现市场化推广。

  经济发展动能蓄势而发,同步策动着城市华丽转身。在中央文明办刚刚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中,萍乡成功跻身其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