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南水北调带来生态效益

黄亚男 发布时间:2020-09-28 09:22:00来源: 中国环境报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不仅让几代人的梦想变为现实,缓解了用水紧张,也让沿线地区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态效益进一步显现。

  据了解,工程全面通水5年多来,中线工程输送的南水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的75%,有效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紧张局面,也使密云水库得以休养生息,水库蓄水量持续攀升。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进入密云水库的南水累计超过5亿立方米,目前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23亿立方米,水库水位超过147米。

  谈起南水进京后水库的新变化,在密云水库工作了20年的王荣臣表示:“2014年以前,密云水库处于低水位运行,水面可以看到十几个岛屿。而现在,水库只能看到两三个岛屿,其余都淹没在水面以下了。”

  不只在北京,南水北调工程在推动整个受水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沿线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中线工程自2017年9月起,连续4年利用丹江口水库富余水量,通过沿线退水闸先后向北方47条河道开展了生态补水。截至8月28日,生态补水总量累计已超47亿立方米,其中华北地区回补27亿立方米。东线工程通过干线工程引南水向南四湖、东平湖补水逾3.74亿立方米。

  通过实施华北地区生态补水,沿线七里河、滹沱河、瀑河、北拒马河等20条河流得到生态补水,天然河道得以阶段性恢复,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非常明显。

  这些措施使沿线的河湖重现生机。河北省石家庄的滹沱河曾一度断流,南水北调让它再一次恢复生机。“近两年有了水,能看见小鱼小虾,野鸭子也来了,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到这里玩。”滹沱河周边群众由衷地表示。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恢复明显,极大地改善了沿线部分河流、湖泊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河湖水量明显增加。相关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在山东省南四湖栖息的鸟类达到200种,数量达15万余只,绝迹多年的小银鱼、毛刀鱼等再次出现,其支流白马河发现了素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中华秋沙鸭、黑鹳等珍稀鸟类也相继出现在兴隆水域。

  南水北调使河湖水量明显增加,也使地下水位明显回升。自南水北调通水以来,通过水资源置换、压采地下水等措施,使得沿线受水区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深层地下水位由降转升,极大地促进了地下水源的休养生息。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区域地下水位均显著回升。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