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臭水沟 天天安逸得很”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唐代诗人李白曾用这样的诗句描绘自己眼中的成都。无论是“锦水东流绕锦城”的秀美,又或是“水绿天青不起尘”的清新,成都的水自有一种清澈之美、自然之美。
近年来,成都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截至目前,成都市河湖水质创下“十三五”以来最好成绩,全市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围绕五步闭环工作法,实现“数智”治水
微风和煦,成都市民邵峰与妻子携手沿着金牛区四斗渠迎宾大道段,开始了一天中最惬意放松的散步时光,“治理后,我们彻底告别了家门口的臭水沟,天天散步安逸得很。”
从“公园城市”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今年年初以来,成都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在水生态治理上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实施“治水十条”和水污染防治“626”工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6月,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在107个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01个,占93.5%,8个国、省考核断面Ⅰ-Ⅲ类比例达到100%,提前完成“十三五”水质考核目标要求。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一幅水润天府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科研支撑。”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几年,围绕市局提出的“现状—科研—决策—执行—评估”五步闭环工作法,成都实现了“数智”治水,以岷沱江水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开展水污染源排放清单、水污染物来源解析等研究。下一步,将织密水质监测网络,强化水环境质量预测预警,找准问题提前防范,避免水环境质量突发性恶化,同时做好水生态健康评价,让河流休养生息,恢复水生态健康。
据了解,水污染源排放清单可以提供研究区域内涉水污染源与污染物的整体分布情况以及进入流域的污染物总量,是研究水环境污染成因、控制污染源排放的重要依据。
水污染物来源解析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识别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并定量估算其相对贡献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在全面了解主要河流重点污染物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立足于不同时期重点关注的流域,利用模型模拟、多元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流域开展溯源研究。
24小时无死角“巡视”,常态化保护饮用水水源
保障饮用水安全是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2017年以来,成都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7%以上。这得益于成都多措并举开展的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聚源镇网格员请注意,请立即到聚青大桥桥头劝离危险车辆。”近日,成都市都江堰生态环境局饮用水源视频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在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上看到一辆油品运输车停放在聚青大桥桥头,立即电联最近的网格员前去处理。
从都江堰紫坪铺水库下方的彩虹桥到都江堰、郫都区交界处,30只新增的“鹰眼”24小时紧盯着取水水源柏条河、徐堰河的动态,为成都饮用水水源安全再上一道保险。
“我们在县级以上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质在线监测自动站,还在都江堰市、彭州市、郫都区、金牛区建成水源地数字化监控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可以监测水源保护情况,还能应急联动处理,现场指挥第一时间保护好水源。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农村地区大管网集中供水,乡镇水源地由153个减少到69个,切实提高了饮水安全保障能力。”上述负责人说,成都在实施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方面,按照新修订的《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全面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立、治”,采取物理隔离与生物隔离相结合方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完成了一级保护区水域封闭隔离管理。
在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问题上,制定专项攻坚方案,2017年以来,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农户、餐饮店、养殖场等污染源实施搬迁或关闭,郫都区等地对一级保护区内的农用地实行租赁流转,有效控制了面源污染。
此外,严格监督管理。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纳入日常监督管理重点,定期开展巡查和水质监测,每年组织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以“四zhi”治水,光影点亮锦官城
东门码头,明明如月,合江亭边,鼓瑟吹笙。来自西安的栾先生第一次登上夜游锦江的游船感叹道:每次来到成都都有新发现。
2019年2月,“夜游锦江”项目与广大市民见面,市民游客既可坐船远赏“夜游锦江”带来的历史温度,也可感受东门码头“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及合江亭“花重锦官光影秀”的盛景。
随着“夜游锦江”项目的开展,成都对锦江水污染防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河长制为抓手,大力实施消黑除劣专项行动,对流域内劣Ⅴ类水质的支流支渠重点治理。全面推进绕城内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对绕城内7000公里市政排水管网进行普查和病害治理,建成投运几处排水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九眼桥、万福桥等闸坝改造,完成江滩公园、成华公园等4处码头建设,开展清河行动,切实消除河道内源污染。这些手段全力推动了锦江水生态治理,成效显著,2019年锦江水质总体为优。
“成都始终坚持在探索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将水污染治理归纳出四个zhi(制、治、智、质)。”成都市水务局河长制工作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制”——制度。2017年河长制推行之初,成都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同时配套河长联系单位工作制度、基层河长巡河等制度,形成河长制“1+10”制度体系。
“治”——治理。成都突出“重拳治水”和“三水共治”,深入推进锦江、沱江、金马河三大流域水生态治理,针对江安河、杨柳河等重点小流域,制定专项治理方案,科学开展治理、管理和保护,完成城市建成区43个黑臭水体整治。
“智”——智慧。成都依托“互联网+”,建设运行“成都e河长”手机APP、“成都河长”微信公众号,强化在线调度、实时记录和智能管理。截至目前,“成都e河长”手机APP注册河长达7千余名,巡河达两百多万人次,发现问题整改率97.61%。成都市“互联网+治水护水”新模式,被评为2019年全国十大基层治水经验。
“质”——质量。成都建立“市级河长主督,县级河长主治,基层河长主管”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同时针对突出水环境问题实行定期通报、挂牌督办、台账管理、闭环整改,确保问题得到整改解决,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