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指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新窗口。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并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这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如果资源环境问题解决不好,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就会越来越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作出深刻阐述,对生态环境保护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作出明确回答,贯穿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引我们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国以民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顺应人民意愿,将生态环境提升到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重大原则、方法路径以及当前任务作出科学谋划和部署,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实践指南。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画卷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面对生态环境挑战,全人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结着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美好愿景,在大国治国理政实践中独树一帜,彰显中国特色、战略眼光和世界价值。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将不断提升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
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新视野、新认识、新理念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是党中央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深刻阐明人与自然关系,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深刻阐明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涵。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和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出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将自然价值、自然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物质资本,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必须不断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改革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做到“捧得金山来、留得青山在”。
深刻阐明环境与民生的关系,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化和拓展了民生的内涵,阐明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积极回应。这些重要论述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在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深刻阐明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具有自组织功能的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本遵循,要求我们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和左右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我们要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有力推动者,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全面落实环评审批与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精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融合,加快形成新业态、新动能,拉动绿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针对夏秋季和秋冬季分别以臭氧和细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气,精准科学实施季节性差异化管控措施,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快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紧盯“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核与辐射安全等领域,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做到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全覆盖,医疗废物、废水及时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全落实。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改革举措,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修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现代感知手段和大数据运用,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执法、应急等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水平。
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和专项督察,进一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属地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推动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大生态环保格局。落实《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作风和纪律保障。
(作者为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