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创新药物开启银屑病治疗新格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谈治疗新进展

朱永基 发布时间:2020-05-28 14:06:00来源: 健康报网

  5月25日为第十四届全国护肤日。银屑病作为一类常见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值得全社会关注。尽管该病尚无法根治,但及早发现、科学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银屑病创新药物的问世,帮助患者获得了更好的临床获益和生活质量。

  2019年,新一代白介素类抑制剂纷纷登陆中国,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本土临床使用数据与经验。创新疗法的落地给我国银屑病治疗带来怎样的改变?我国目前银屑病整体管理情况如何?值此第十四届全国护肤日之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张建中,讲述了银屑病诊疗管理的现状及其观点。

  银屑病给患者带来痛苦与煎熬

  张建中介绍,银屑病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且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最常见于35岁以下的成年人。银屑病以红色丘疹或斑块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的皮损为临床特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头皮、膝盖、肘部及后腰,皮肤损害可泛发全身,多数银屑病患者还伴有指甲病变。

  除了生理症状外,银屑病还会对患者的社交和情绪造成不利影响,引发尴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患抑郁症的风险也会升高。疾病造成的功能缺失和工作能力下降也让银屑病患者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

  “银屑病不是简单的皮肤病,并不仅仅是皮肤瘙痒和外观改变,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张建中说,由于脂质代谢异常会影响心血管系统,银屑病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将增加15.4倍,患冠心病风险增加11倍。大约10%的患者会发生银屑病性关节炎,导致患者卧床、残疾甚至丧失劳动力。如果进展为脓疱性银屑病或者红皮病性银屑病,则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银屑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治疗。

  张建中指出,目前,银屑病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显示,免疫系统和遗传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与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类似,银屑病也与众多基因的表达相关。另外,环境中的刺激因素也会引发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如感染、外伤、情绪甚至气候、温度、湿度等。

  生物制剂改变银屑病诊疗格局

  “银屑病的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皮肤红斑、鳞屑、斑块增厚、瘙痒症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局部治疗、光疗及药物治疗。从最初的外用药,到化学药物(如阿维A酸)、免疫制剂(如环孢素),以及物理疗法,都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在生物制剂未出现之前,医生就靠这些药物来控制银屑病。不管效果如何,至少一半以上的患者通过这样的治疗方式来控制病情,但有些患者效果不够明显,常常让医生和患者都束手无策。”张建中说。

  患者对治疗效果主要有三点诉求,第一是“快”,希望快速去掉身体的皮损;第二是“全”,希望将皮损全部去掉;第三是“断根”,希望不再复发。“面对患者的期盼,传统疗法确实无法做到。”张建中说。

  随着学界对以银屑病为代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使得创新药物得以被研制出来。尽管目前尚无疗法可以做到真正“断根”,但确实给银屑病治疗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银屑病治疗的全新选择。

  2019年,多个创新药物落地中国,给患者带来福音。首先是外用药本维莫德,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经过近10年的临床试验证明,其适用于轻度患者;第二类药物是生物制剂,去年我国有3个白介素类抑制剂上市,其中两个是白介素-17A抑制剂,另一个是白介素-12/23抑制剂,都是很好的创新疗法。

  “以白介素-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为例,它在中国患者中的临床研究数据令人瞩目。一项涵盖441位中国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在所有接受司库奇尤单抗300毫克治疗的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中,分别有近98%和近81%的患者在第12周达到了PASI(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性指数)75和PASI 90;至第16周,达到PASI 90的患者比例升至87%,即近九成患者实现皮损清除或几乎清除,且症状早在治疗开始后的第3周便得到迅速缓解。”张建中说。

  作为此项Ⅲ期临床研究的负责人,张建中表示,该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甚至要优于一些国外数据,为中国银屑病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一方面,有望将我国银屑病治疗目标从PASI 75提高到PASI 90甚至PASI 100;另一方面,还可能改写银屑病整体治疗策略,如将生物制剂作为银屑病系统治疗的一线药物。

  张建中解释,临床数据出色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中国人体重普遍偏低,药物剂量充足;其次,我国既往用过生物制剂的患者较少;第三,中国人的基因可能对白介素-17靶点比较敏感。自去年5月司库奇尤单抗投入临床使用以来,目前已经累积了1万多名患者的临床使用经验,临床表现很好。反过来说,也是因为有了“漂亮”的中国临床数据,使得它被患者知道和认可。

  个性化方案关爱银屑病患者

  “我在学术会议上常称2019年是‘白介素元年’,去年上市的这三种白介素类抑制剂开辟了银屑病生物制剂的治疗篇章。”张建中说,“银屑病不再可怕了,我们有十足的信心去战胜它,但具体到每一位患者身上又值得思考和平衡治疗策略。医生的作用除了告诉患者有创新药可以控制疾病,还需要针对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分析病因、病情程度及相关合并症等,再综合考虑药物和疗程,以及监测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如合并结核病患者的结核病处于活动期,或者是肝炎患者,就无法使用生物制剂,可能还要采用光疗疗法。当然,经济因素也不容忽视。尽管生物制剂效果不错,但价格偏贵,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都需要筛查和判断。所以,银屑病患者需要个性化治疗方案。”

  “另外,医生也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尤其是皮肤科医生需要触诊和言语关怀,让患者树立信心。”张建中说。据调查,银屑病患者就诊率很高,但患者黏性不好,很多患者在一家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发现没有效果就换下一家医院就诊,究其原因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不够,加上过去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皮肤科医生也无能为力。“相信创新疗法的应用会逐步改变医患关系,提升患者依从性。”张建中说。

  “当下,银屑病生物制剂疗法已经从起初的三线治疗跃升为一线治疗,这是一大进步。”张建中说,“国家、患者和企业对创新药物的使用都有各自的角度。目前,我国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期盼医保报销比例越高越好;站在医生的角度,是希望现代医学成果能够惠及更多百姓,希望这些创新生物制剂争取都进入医保。当然,我们也希望企业也能把价格再降低一点,让老百姓享受到科研创新成果。”

  张建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三届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洲皮肤科学会理事,国际特应性皮炎研究会理事,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美容与再生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湿疹)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毛发学组组长。任《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等杂志副主编,及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在国际上首次报告“特应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首次报告“妊娠股臀红斑”,首次发现RPL21基因是先天性少发症的致病基因,提出了特应性皮炎诊断的“中国标准”。在国内首先发现了游泳池肉芽肿病,组织了我国特应性皮炎、皮肤型红斑狼疮、雄激素性秃发等多种皮肤病诊疗指南的制订。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著作20多部,参编40多部。2013年获国际皮肤科联盟(ILDS)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朱永基)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